谈及当前大热的插混和增程车型,孟侠认为目前在中国,混动与补贴政策密切相关。企业必须抓住机会,根据中国市场的偏好加快推出插电混动产品。他表示,以往大众的开发周期略长,但是现在通过与合资伙伴的合作,正在加快推出插电混动产品,并向纯电车型转型。太平洋汽车从上汽大众获悉,未来的PHEV产品,是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其中中方会承担75%的工作。
既然中国的技术和产品如此具有竞争力,那以后是否会考虑用中国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其它国家?对此,孟侠表示,中国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一直是大众汽车重要的全球供应链枢纽。大众汽车大量使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未来仍然会继续如此。他透露,集团会评估为中国研发和生产的车型是不是能够向海外出口,但现在并没有很明确的战略和时间表。
对于当前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遭受的反补贴调查问题,孟侠称大众汽车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有着全球化的供应链。业务模式的关键在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因此他们支持自由贸易,而且不应该仅关注是否有补贴。大众汽车会先立足中国,建立良好的市场业务关系,同时也会坚定地支持全球化格局下的自由贸易。
3后记:进化的大众
从1937年成立至今,大众已经经历了80多年的风雨,其在中国市场也即将迎来40岁生日。几天后的11月27日将达到第2700万辆车的下线和用户的交付,现在的拥车用户至少有1500万。
有人说,随着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大幕拉起,庞大的燃油车产业和用户是大众转身的包袱,但在孟侠看来,这恰恰也是大众最宝贵的资产,说明大众的产品深得人心。此外,大众在燃油车领域的成功也可以反哺电动车的发展。大众转型电动化,恰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奔跑。不仅站的更高,跑得也会更远。
最重要的是,大众一直都在进化。在某种程度上,以上汽大众为代表的部分合资车企,已经跨越了合资与自主之间的界限。德系品牌的历史、技术底蕴,与面向中国市场不断优化的产品研发和本土化服务正在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正如孟侠所说,大众的体内有“两颗心脏”同时跳动,一颗是“德国心脏”,一颗是“中国心脏”。只有当两个心脏都强健协调的跳动时,大众才更有力量。
如果说,如今的中国自主品牌早已不是四十年前的吴下阿蒙,那今天大众在中国的合资车企显然也当被刮目相看。而它们共同作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不断进步的力量,理应都有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