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月销2万,小鹏成纯电动独苗,其实车企不搞增程也能活?

2023-11-05 23:03 来源: 卡卡爱汽车

如此,专注于纯电动车路线的车企就只剩两条路可选。第一个当然就是“打不过就加入”。在纯电产品线之外,强化插混、增程式产品。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基本都在扮演追赶者的角色,比如零跑、AITO问界、岚图等等。在前面对销量的叙述中,也可以发现它们的表现基本都可圈可点。而尚未落地的小米汽车,也在前不久传出了要打造增程式产品的消息。当然,也有反向加持的。比如一直专注增程式的理想,也在积极兼容纯电动。只不过,相比理想将要推出的纯电MPV,其定位更低的理想L6,或许才是更值得期待的销量新增长点。

只不过对于小鹏、蔚来这种已经在纯电动护城河上挖掘较深,且自身体量有限的品牌而言。现在去兼容插混和增程的转型成本和难度,未免都过大。于是就还有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在纯电动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把成本降下去,同时保持较强的产品竞争力。比如小鹏整合的扶摇架构,在小鹏G6身上体现得就很彻底。灵活的车身,出色的空间挖掘,标配的3C快充,更好的电耗控制,以及压铸车身等等技术应用,都使得新车在产品竞争力与成本控制力方面,找到了新的平衡点。

写在最后:

当新能源大势兴起的时候,绝大部分前瞻视角都把目光放在了纯电动身上。彼时PHEV也仅仅是被冠以“过渡技术”的身份。但即便是过渡,这条时间轴现在看来也比想象中要长得多。特别是在增程式技术被市场接纳之后,叠加供应链因素的影响,以及国内车市价格战的打响,纯电动在成本控制力上的相对短板被暴露。想要克服这一点,便不能“一条腿走路”。委身于插混、增程,甚至是在燃油车方面迎来销量复苏,都不是什么离经叛道的选择。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坚持纯电这一条路。但目标都是一样的,那便是在更低的成本,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上一页 1 2 3 4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