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站有待进一步“扩容”
“没想到这么偏远的乡村还有公共充电桩可以用。”今年暑假期间,位于临沭县的红色旅游村朱村吸引了八方游客,许多新能源汽车车主惊喜地发现,这里安装了新能源公共充电桩,打消了他们的里程焦虑。
“红村”用上了“绿电”,早已不是新鲜事。2020年,朱村在国网临沂供电公司的支持下,建设了一座8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后期,又在充电站上面加盖了特殊雨棚。
“这个雨棚是集‘光储充’功能于一体的充电站,上方架设115千瓦光伏面板,一旁建有100千瓦时储能设备,充分满足村民和游客绿色出行需求。”朱村党支部书记王济钦说,“光储充”一体式充电站每月发电量约1.2万千瓦时,优先供充电桩和朱村景区使用。这个充电站建成投运后,265户居民的朱村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5辆。
新能源汽车下乡,充电桩建设要先行。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制约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步伐。针对这一问题,《行动计划》提出“扩总量、优结构、补短板”的总体思路,优先在人口集聚度高、车流量大、电网路网配套好的城乡接合部、乡镇驻地、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美乡村等区域开展试点,三年择优筛选10个左右县、100个左右乡镇给予激励,到2025年,实现公共充电站“乡乡全覆盖”。
同时,针对农村电网容量偏低的问题,山东提出以升级扩容为重点,分级、分区域推进配电网改造提升,2023—2025年,新建公共充电站配套配电变压器容量合计新增75万千伏安,居民充电基础设施用电容量合计新增80万千伏安,有效满足了农村居民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在山东潍坊,当地供电公司启动了“桩”点潍坊充电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推动市县范围内构建布局合理、高效快速、体验优越、智能友好的“10分钟”充电网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得益于多轮农网改造升级,如今山东农村电网户均配变容量已提升至2.88千伏安,如果村民想安装个人充电桩,不需要考虑增容问题,只需向供电部门申请一个报装手续,供电员工就可以上门接电。
7月份,山东出台居民充电桩动态分时电价政策,设置了深谷和尖峰两种电价,上下浮动达60%,进一步拉大峰谷价差,有效降低了车主充电成本。“深谷时段一度电不到3毛,按照这个价格算,我这辆车子充满电才十几块钱。”两个月前,莱阳市谭格庄镇李家沟村村民李修志刚刚购买了一辆电动汽车,马上就享受到了低电价带来的实惠。
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实施,在政府、车企、电网等多方合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在山东的广袤农村“跑得畅、行得远”,为乡村“添绿”,为低碳“续航”。新能源车更好、更稳“开”下乡,前路漫漫尤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