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中国重汽莱芜工厂一片繁忙景象。他们收到通知,一位非洲客户急需车辆用于秋季生产,交付周期十分紧张。从销售端接收任务,工厂即刻响应,产线加班加点生产制造,整车仓储部24小时值班发交,用“重汽速度”守住了对客户的承诺。这是中国重汽专为客户建立的“销售-生产”联动快速响应机制。
目前,中国重汽在国内拥有10大整车生产基地,重卡月产能最高可达3万辆。智能化工厂建设是中国重汽产能提升的重要原因。以中国重汽莱芜工厂为例,该工厂拥有国内首条AGV柔性总装线和比肩高端乘用车的杜尔涂装线,且打造了驾驶室焊接全自动化的“黑灯工厂”。未来,中国重汽计划打造更多精益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灯塔工厂”,推动关键工序自动率提升到60%以上。
如今,莱芜工厂的国际订单已占据大半。而随着需求回暖,国内市场的火热也为中国重汽出海增添了底气。在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中国重汽国内订单累计斩获超6700辆。两个市场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形成了国内与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的良性循环。
搏风击浪的“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营销、服务本土化只是“先手棋”,想要实现新增长,还得持续下功夫。
在越南、尼日利亚等传统优势市场,中国重汽深化营销改革,逐步将销售与服务网点延伸至二、三线城市及偏远地区,通过下沉网络、完善配件供应网络,极大提高了市场覆盖率与客户触达率。
在菲律宾,中国重汽投资建设组装厂。9月5日,首辆整车成功下线。该厂满足了底盘、货箱的本地化组装与生产需求,有效缩短了交付时间,为经销商提供了更多选择。据统计,1-9月,中国重汽非洲市场、东南亚市场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7.4%、41.5%。当前,中国重汽在全球拥有30家在运营的KD工厂,预计2030年产能将达到10万辆。南非、巴西等国家的本地化制造项目也在加速筹建。
为满足国际客户的多样需求,中国重汽对产品进行了本土化研发。在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卡萨布兰卡,中国重汽生产的工程车是最畅销的车型之一。当地客户表示,相比欧洲生产的车型,中国重汽的车辆更符合需求,而且性价比高、服务效率高,优势十分突出。未来5年,中国重汽计划投入超4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并组建一支超8000人的专业化研发团队,同时单独设置海外产品研发机构,定制化开发产品。
在扩大自身基本盘的同时,中国重汽还主动拓宽“新航道”。1-9月,中国重汽在中东市场销量增长28.7%,高端市场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近几年,中国重汽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与领先行业的技术实力,以及独树一帜的造型设计,在国际赛事和展会上大放异彩。德国汉诺威车展上全新升级的黄河重卡、亚冬会上的豪沃超高清转播车、国际赛场上的汕德卡等,都给全球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借助重卡出口优势,中国重汽将进一步拓展轻卡、矿卡、皮卡、VAN等业务,真正建立起覆盖全系列商用车的强大产品矩阵。
在新能源、智能驾驶等领域,中国重汽表现同样亮眼。今年1-9月,中国重汽新能源整车销量同比增长300%。当前,中国重汽新能源已覆盖纯电、氢能、混合动力等多种技术路线,三电技术、整车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实现创新突破。中国重汽还将继续聚焦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革命,不断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产品,加快L2+和L4级智能驾驶技术实现量产,深入智能座舱开发、人机智能交互等前沿领域,持续塑造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