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通知》要求,企业在命名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或功能时,必须避免使用可能误导消费者认为该系统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用语。在营销宣传方面,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全面,不得虚假、夸大系统能力或引人误解。崔东树认为,这对于当前市场上鱼龙混杂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来说尤为必要,不仅能够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也促使企业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提升。
与此同时,智驾车赛道上的混战也引发了消费者对于安全性的担忧。部分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时,忽视了产品的安全性。因此,关于车辆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内容,《通知》增加了对车辆感知定位、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智能驾驶操作系统等管理,车企需要根据车辆产品情况填报其中适用的技术参数。
记者注意到,《通知》发布后,某自主汽车集团率先响应并承诺“所有安全投入绝不转嫁用户成本,所有技术升级绝不妥协安全底线,并将构建包括开发准入、产品使用、售后服务、用车兜底保障的全域智行安全守护体系”。
崔东树认为,今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销量有望突破千万辆大关。《通知》的出台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使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准入规范的进一步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强,智驾车赛道上的竞争将更加公平有序。
强化软件在线升级协同管理
随着汽车软件代码数量增多,OTA已经成为汽车召回实施的重要方式。截至2024年底,市场监管总局共收到企业报告的OTA升级活动4047份,涉及车辆4.86亿辆次。2024年,汽车企业实施远程升级(OTA)召回19次,涉及车辆406.8万辆,同比增长246.8%。
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特点之一,利用OTA实现软件系统升级是车企的惯用方式。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OTA升级日益频繁,部分车企每年进行的OTA升级次数甚至达数十次。但部分企业在升级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甚至出现因升级导致车辆出现故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