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小米汽车上市,华为与车企合作……
手机厂商为何纷纷下场造车
人们正在参观小米SU7汽车。
【IT之窗】
◎实习记者 吴叶凡
近日最火的新闻之一,莫过于小米汽车上市。汽车与手机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互动频繁,跨界俨然已成市场趋势。
当下,市面上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发布自研手机。与之相对,手机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进军汽车赛道。除了直接“下场造车”的小米,华为也选择与车企合作,共同打造智能驾驶方案。
为什么手机企业纷纷入局汽车赛道?它们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三方发力推动手机企业入局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主流手机企业都曾部署过汽车领域业务。虽然一些企业中途退出,但不可否认,小米汽车的火爆将吸引更多“玩家”加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手机企业进入汽车赛道是技术、市场、用户三方共同推动的结果。
汽车制造业通常被视作高技术门槛行业。在燃油车时代,传统的汽车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是核心部件,研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限制了“门外汉”加入。而电动汽车则以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为核心,零部件数量较燃油车大大减少,总体制造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低于燃油车。“这就为手机企业造车提供了机遇。”王鹏表示。
市场的驱动力量也不容忽视。“智能电动汽车市场预计有巨大增长空间,很多手机企业都希望抓住这一机会。”王鹏说。记者在4月10日举办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1至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市场占有率达31.1%。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利好政策。在技术、政策、消费潮流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人们对智能电动汽车的消费热情持续升温, 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也将持续扩大。这驱动着手机企业向汽车赛道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