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全链向“新”,势从何来
——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观察
本报记者 赵广欣 华泰来
开栏语: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进入“上升期”、驶入“快车道”,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和增强。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吉林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进程中,吉林经济呈现出哪些新变化,又有哪些新招式?本报今起推出“经济观察”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剖析解读吉林经济现象及发展亮点,提炼总结具有吉林特色的经济发展规律性认识,为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
汽车产业规模大、链条长、带动力强,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能之一。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新能源汽车风口正盛。
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带动下,我省启动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围绕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快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正在逐步构建,传统汽车零部件厂商也面临相应转型。
自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以来,吉林汽车产业链已有70多年历史。全链向“新”,不亚于一次工业巨变,吉林是否准备好了?
空间哪里来?
——主体壮大销量提升
转型要顺应经济大势。市场表现,是判断“风口”的金标准。
放眼全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58.7万辆,同比增长35.8%,新能源汽车发展增速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聚焦吉林,2023年中国一汽省属口径产销量分别完成156万辆和157万辆,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6.7%、17.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43.2%、62.7%。
不难看出,2023年中国一汽省属口径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旗下新能源车型市场占有率强势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