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新能源,如何气象万千

2023-10-20 02:30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有问题就要解决。6月19日,省发改委、省能源局发布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好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出“城市建成区新建住宅停车位配建充电基础设施比例不低于30%、新建住宅小区及公共停车场车位应100%预留安装条件”等举措。同时,我省已启动市、县、乡三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建设。截至6月底,我省已建成充电桩26.1万个。私人充电桩也逐步进入小区,车主不仅享受更低电价,夜间充电还能享受“谷价”。

作为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合肥、芜湖加快相关服务建设步伐。合肥大力推广“车电分离”商业模式,累计推广换电车型9967台,建成换电站59座。芜湖则建成全省首座集加油、加氢、光伏发电、便利店、休闲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智慧服务站。

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高、耗时长,与技能人才短缺有关。新能源汽车以化学、电子、信息等技术为核心的零部件检测、维修工作,需使用更精密、低误差率的专业工具、设备和方法。加之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状态,车辆各具特色、技术原理多样,使得部分汽修培训教育机构、学校人才培养进度跟不上,业界亟须大量具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维修能力的熟练工。

“相关部门非常支持相关院校培养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不过目前部分学校人才培养方式还存在短板,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知识,实操内容较少,与新能源汽车运用场景有些脱钩。”农工党安徽省委会科教专委会委员、合肥先进产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家奇告诉记者。他建议,职业教育应加快培养相关人才力度,相关部门应增加对技能人才激励举措,为技能人才拓展更多职业成长路径,及时补充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人才缺口,从而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后顾之忧。

上一页 1 2 3 4 5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