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科教资源丰富,有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的智力支持,有江淮汽车、安凯客车等本土车企的研发团队,新能源汽车产业入局较早,人才基础较好。上世纪90年代,合工大教授赵韩把燃油车改装成电动汽车。1999年,学校团队完成第一代纯电动轿车的研发。2001年,合工大和奇瑞联合承担国家863计划,共同研发混合动力轿车。2009年,合工大与江淮、巨一自动化合作,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
合肥工业大学,被誉为“汽车领域的黄埔军校”。办学50多年来,该校车辆工程专业共为汽车行业与交通运输行业培养4000多名本科生和20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中大多数都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技术或管理骨干。多年来,该校优秀人才一直致力于汽车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攻克了一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技术难题,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近300项。
近年来,合肥市在培养和引进汽车类专业人才方面“下足功夫”。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积极申报相关博士、硕士学科授权点;支持高校与头部企业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订单式”培养硕博士研究生等高端人才;支持高校与头部企业深度融合,协同互动,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我们不是要培养单纯技术过硬的‘螺丝钉’,而是培育具有国际视野、满足现代汽车产业需求、善于创新、能解决复杂问题的现场工程师。”合肥学院大众学院院长王晓峰说。2021年7月,合肥学院、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众汽车共同成立了合肥学院大众学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一位位“种子工程师”,迅速成长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生力军”。
2022年11月,《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台,鼓励科研机构、企业、高校、职业院校共同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大力培养新能源汽车领域创新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