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国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已无需赘言: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突破50%、位居世界第一,高速NOA(自动导航驾驶)与城市NOA功能加速向主流价格带下沉。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自主品牌的“逆袭”,根源在于摆脱了过去“低价竞争”的路径依赖,转向以技术为核心的“价值竞争”。在车展现场,记者发现,消费者讨论自主品牌时,提及最多的是“刀片电池”等核心技术。
济南市民刘女士表示,她一直关注新能源汽车,这次来看车展主要是对比亚迪的几款车型感兴趣。“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方面的实力有目共睹,而且车型的外观设计时尚,内饰配置也很丰富。”刘女士还提到,身边不少朋友都购买了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反馈挺不错,增加了她对自主品牌的信任。
相关数据也证明了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信赖度的提升。据媒体报道,以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今年上半年销量合计占比超68%,牢牢掌握市场主导权,其中新能源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共同特征。
工艺、配置、价格突围
自主品牌“三重”圈粉
除了新能源技术,自主品牌在品质和性价比上的提升也让消费者“用脚投票”。
“十年前,做工粗糙、保值率低是自主品牌的标签。如今,自主品牌车型设计、内饰、隔音效果已与豪华品牌看齐。”在奇瑞展台,一位消费者感慨,坐进自主品牌车内,第一反应是“这不像十几万元的车”。
在工艺细节和装配质量上,自主品牌也不再是短板,内饰设计更加精致,车身制造工艺更加精湛,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驾乘体验。
“自主品牌在价格上也具有优势。”车展上一位销售经理表示,消费者用更少的钱,就能获得更高的配置和更好的驾驶体验,这使得自主品牌在性价比方面极具竞争力。
相关数据也证明了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信赖度的提升。据媒体报道,以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今年上半年销量合计占比超68%,牢牢掌握市场主导权,其中新能源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共同特征。
“选择自主品牌不仅是因为产品本身的优势,还出于对民族品牌的支持和信任。”车展上,济南市民孙先生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作为消费者的他很愿意支持自主品牌,以表达对本土企业的支持。
业内专家表示,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品质提升、服务优化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有目共睹。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信赖度提升,是市场对自主品牌进步的认可。“未来,随着自主品牌在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上的不断投入,有望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Z世代’主导消费、自主品牌崛起的背后,是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变革。”上述专家认为,目前市场购车逻辑逐渐从“功能导向”转向“体验导向”,消费者的决策依据不再是单一的“价格”或“品牌”,而是对“技术、服务、情感”的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