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展示着他们的“王牌”——具备自动换电、充电功能的巡检无人机。“看,换电只需2分钟,比给手机充电还快。”他描绘着应用场景:洪灾现场,它能第一时间传回灾情;深夜追捕,它的探照灯能撕破黑暗;广袤的森林或水域,它不知疲倦地监测污染或火情。
“单机70分钟续航,15公里半径,它让应急响应快如闪电,让日常巡查无死角。”这些“天空之眼”,正成为守护城市安全与效率的新力量。
园区内,并非只有新面孔。作为“链主”的中翼通航(十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翼通航)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发往广西的100台农业植保无人机订单。嗡嗡的组装声,是产业脉动的另一种回响。
(由中翼通航与震序车船联合研发的车机一体农林植保车)
低空经济在张湾已悄然成势,从企业单点突破走向集群共振。地方政府并未止步于引进项目,更着力搭建产业生态与服务矩阵,推动“张湾智造”从鄂西北山区起飞,走向更辽阔的市场舞台。
8月21日,2025年深圳安全应急科技展览会开幕,湖北高度创新带来的无人机机巢成为展馆中的一抹亮色。这款可实现全自动起降、智能充电与实时数据传输的智能设备,以其高度兼容性和可靠性,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驻足询问。它不再只是一个产品,更成为张湾区切入全国应急产业布局的一张技术名片。
(张湾产品亮相2025年深圳安全应急科技展览会)
如今,张湾的低空经济矩阵已初具形态。全区聚集相关企业21家,覆盖整机研发制造、场景应用落地与专业培训服务,产业链条日趋完整,企业之间彼此呼应、协同进化。一幅“雁阵”齐飞的图景,正在这片曾以传统制造闻名的土地上缓缓展开。
暮色四合,张湾的产业脉动依旧清晰可辨:整车工厂的焊花闪烁不息,零部件车间的传送带奔流不止,远景动力电池产线的冷冽蓝光穿透夜色,共同搏动着这片工业腹地强健的“心脏”;试飞场上,湖北高度创新的无人机轻盈腾空,在渐沉的暮霭中舒展着向新而生的“翅膀”。
从钢铁洪流的流水线,到绿色动力的电池芯,再到翱翔蓝天的无人机, 这座烙印着重工业基因的老基地,正以“链”为筋骨,以创新服务为血脉,奋力书写着产业的跃迁史诗。一颗引擎轰鸣的心脏,一对振翅欲飞的翅膀——张湾用最硬核的产业实践,在秦巴山间奏响了一曲关于重生与未来的时代强音。
编辑:思渺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