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湾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张湾区科经局)的数据印证了这股动能:上半年,区内五大整车厂(东风商用车、新疆专卡、东风华神、三环汽车、东风越野车)产量达7.53万辆,增长16.7%;新能源汽车更是异军突起,5588辆的产量同比飙升137%。
零部件集群做大做强
整车轰鸣的背后,是更为庞大的零部件产业在支撑。张湾区深谙“强链、延链、优链、补链”之道,正全力吹响零部件千亿产业集群的“集结号”。
在湖北美瑞特空调系统有限公司,一台新投入的冷凝器自动组装机正高效运转。它将铝箔制带、落料切割等四道工序集成一体。
(美瑞特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工人加工汽车空调部件)
“以前一个工人一天最多做120台,现在一条自动化线班产近500台,平均不到一分钟下线一台冷凝器芯体。”制造中心副部长林枫指着即将发往赛力斯的货品说道。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明军则透露,公司今年销售额预计增长50%,正积极扩产备战。
同样繁忙的景象出现在湖北凸凹模具科技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湖北“专精特新”小巨人,其冲压线上,高强度板材在机器轰鸣中被反复锻压成精密部件。“这批产品将随中国重汽整车出口俄罗斯。”行管中心主任杜芳琴表示,为满足激增需求,工厂已开启“白+黑”模式。1-7月销售额增长35%,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作为东风公司的“龙兴之地”和全国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之一,张湾区拥有千余家地方零部件企业。面对产业变革,这个老工业基地的选择是:围绕“现代化、智能化”,推动技改向“新”发力,不断夯实汽车工业的“一主”地位。
走进东风龙擎的智能化车间,发动机日产量可达150台,上半年销量增长65%,变速箱增长61%;东风专用零部件新建的“黑灯”生产线(阀体机加自动化线),在无人值守的黑暗中精准运行,年产能达3万套……
(东风龙擎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紧张生产)
这些“智变”场景,让张湾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步履轻快:全区134家规上零部件企业上半年贡献产值94.8亿元,占汽车产业比重达38.5%,同比稳健增长,成为张湾经济不可或缺的“底盘”。
动力电池“芯”跳强劲
新型电池,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在张湾区,这颗“心脏”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搏动着。
近年来,张湾敏锐捕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浪潮,聚焦“链”式思维,着力补链、强链、延链,不断完善新型电池上下游配套与供应链体系。一场围绕“芯”动力的产业竞逐,正悄然提升着这片土地的“含金量”、“含新量”与“含绿量”。
走进十堰工业新区的远景动力新能源电池生产车间,自动化产线高速运转的节奏扑面而来:卷绕电芯、激光焊接、精密入壳……一个个承载着绿色动力的电芯鱼贯下线。
(十堰市张湾区远景动力零碳智能电池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