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全国首个“5G+量子加密”虚拟电厂系统在合肥 记者揭秘

2025-07-29 11:23 来源: 大皖新闻

虚拟电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电厂,而是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它本身不发电,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统一调度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换电站,光伏电站、新型储能等资源,达到类似于调节电厂机组出力的作用,充分保障新能源平稳消纳、城市电网安全运行。

据悉,合肥虚拟电厂于2020年2月上线,目前接入资源总容量1205.3兆瓦。2023年,合肥虚拟电厂升级为全国首个“5G+量子加密”虚拟电厂系统,安全性和负荷调控速度均达国际领先水平。

截至今年6月底,合肥地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624.34万千瓦,占地区电源总装机容量54%,新能源已成为合肥电网第一大电源。

“新能源具有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我们日常通过合肥虚拟电厂对新能源进行实时监测及电网调压、调频、调峰等。”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专责陈璐介绍。

合肥虚拟电厂助力长三角地区用电调节

在过去,为满足迎峰度夏期间短时高峰负荷需求,必须建设传统电厂及配套项目,存在着建设周期长、造价高等“短板”。面对日益增长的夏季用电负荷,合肥虚拟电厂已具备10万千瓦的最大调节能力,起到了削峰填谷、需求响应等重要作用。

今年7月10日11时,陈璐通过合肥虚拟电厂系统对全市40个换电站、82个充电桩群等发出调度指令。15秒内,充电桩群工作功率平均降低20%左右,换电站工作功率由210千瓦降低至100千瓦。本次负荷调节共让出2万度电,相当于3000余户普通居民家庭日用量总和。

合肥虚拟电厂发挥的作用不仅限于合肥地区,还跨步走出安徽,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4年7月22日至23日,华东电网用电负荷连创新高,合肥、芜湖等地虚拟电厂联合参与长三角电力互济交易。利用安徽省和上海市之间的用电高峰“时间差”,午峰时段安徽支援上海电力31兆瓦,晚峰时段上海支援安徽电力30兆瓦,实现了两地间午、晚峰的错峰互济,有力补缺了不同地区的电力需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