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政策春风劲吹,培育汽车消费新增量 汽车改装驶上发展“快车道”

2025-05-21 08:13 来源: 南京日报

目前,店里每天要接待10—15位客户,年龄跨度从“00后”到“70后”。最受欢迎的项目为贴膜、车体改色、更换轮毂样式、智能座驾升级等,单价在数百元到上万元。

这种旺盛需求不仅存在于吴凡的店里。建邺区某汽车服务公司总经理詹斌透露:“从去年开始,店里订单数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一个月能改装180台到200台车。相比前几年,增幅超过30%。”

据了解,目前南京地区规模较大的专业改装店超过10家,客户群体已从南京本地扩展到周边城市。很多马鞍山、滁州、扬州、镇江的车主会开车过来改装,看中的就是南京改装店的专业水准。

政策破冰:技术标准激活千亿潜能

今年以来,“支持地方发展汽车改装”“拓展汽车改装消费增量”“推动完善汽车改装技术标准”的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汽车改装技术操作指引》,首次明确了16项合法的汽车改装项目,涵盖ECU(电子控制单元)动力调整、底盘悬挂调整和更换刀锋轮毂等热门改装项目,计划最早于5月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批。

据了解,尽管2022年新版《机动车登记规定》放宽了车身颜色、轮毂样式、行李架、保险杠等部分改装限制,但各地执行标准不一,改装零部件认证、施工规范、质量检测等标准体系也存在空白。

耿先生直言:“我在汽车改装的过程中踩过不少坑,有些店家将成本两三千的改装件以翻倍价格出售,实际性能达不到承诺效果。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售后保障,车主往往投诉无门。”另外,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在改装车出险后,对于改装的部分不进行理赔,也让改装爱好者顾虑重重。

吴凡表示:“实际上,汽车改装潜在消费群体规模惊人。此前改装边界处于模糊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改装热情,行业发展显得缩手缩脚,而政策松绑将极大提振行业信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