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上午,中国制造的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作为一个时代的里程碑,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首次超过1000万辆,行业专家预期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超过1200万辆。
2024年11月18日,比亚迪在其成立30年后,也迎来了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成为全球首家实现新能源汽车生产超过1000万辆的企业。
两个“1000万”,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而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保有量的增加、应用场景的丰富,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可靠性正在逐步成为影响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新能源汽车已经从早期的“示范运营”转向“普及应用”。每年1000万辆以上的生产量与销售量远远超过十多年前“百城千辆”推广期间几万辆的规模。众所周知,生产1万辆安全可靠的新能源汽车与生产1000万辆安全可靠的新能源汽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其需要遵循的设计、生产、质量管理、售后维护体系都天差地别,对此我们可以用新能源汽车中相对基础的高压线束与接插件的连接可靠性来“管中窥豹”。在小批量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操作工的经验和反复检测来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但是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必需尽可能全面的考虑一切风险因素,从材料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工艺的制定等环节来确保安全性与可靠性。任何环节的风险增加都会导致系统风险的倍增,而在百万量级的背景下,任何一个百万分之一风险的提升都可能会导致一起严重的产品质量事故。
而随着市场保有量的增加,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年限与行驶里程也在不断增加,相应的系统老化与安全可靠性风险也在持续积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不可避免的会在各类恶劣使用环境中行驶与停放。再次以高压线束与接插件的连接可靠性作为“管中窥豹”,即使新车出厂的连接是可靠的,但是还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振动、腐蚀、温度变化的环境带来的持续性和潜在风险。如果在小批量的新能源车型中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以降低成本和实现轻量化,那么在大批量应用于量产车型时,必需考虑不同材料的电化学特性差异,以及可能产生的电化学腐蚀。这些潜在的腐蚀可能会导致不同材料之间的接触不良,在通过大电流的情况下存在引发电弧的风险。根据相关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的统计分析,有相当一部分自燃事故是由于电弧引起的。针对这类潜在风险,彻底消除隐患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在高压线束与连接器材料中都使用高品质的铜材料,有效减少电化学腐蚀的发生概览。
随着应用场景的丰富,新能源汽车遭遇各类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也在提升。与传统内燃机车不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交通事故对于驾乘人员的伤害除了第一次撞击的物理伤害外,还存在电池受损燃烧和全车电控平台失控而造成的二次伤害的可能。因此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可靠性还需要包括在受损情况下能尽可能降低系统瘫痪的风险,并帮助驾乘人员尽快脱困。还是以新能源汽车线束材料为例,与其他非铜材料相比,使用铜材料的线束柔韧性与可靠性更高,在危急情况下能够更好的保持整车系统的运行,降低车门等系统由于失电而难以打开逃生的风险。
总体而言,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要求已经从量变走向质变;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方法需要与更大的市场规模、更多的保有量、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场景相匹配;从材料选择、零部件设计、生产工艺保障等诸多方面持续提升,而不是局限于单一的成本或轻量化,才能真正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可靠性。
责任编辑:赵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