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区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科技研发平台,实验室由8名院士领军,构建了全链条研发体系,累计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84项、参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标准制定157份、专利授权超6000件,研发成果累计应用车辆超60万辆。
梦想不熄,创新不止。依托科研平台,柳州车企共赴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乘势而上,柳州正全力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以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东风柳汽新能源‘龙行工程’、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菱势工程为主要抓手,引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柳州市市长张壮对柳产汽车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花香自有蝶飞来,海深方得百川聚。
这些年,瑞浦赛克、国轩高科等一大批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入驻柳州,带动380多家产业链企业上规发展,快速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截至目前,该市能源系统、智慧电驱和电子电控年产能分别达到40.5GWh、185万台套和1780万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60%。
“当前,柳州正紧抓自治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契机,全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树立向海图强、借船出海的意识,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柳州制造’在海外市场拓展、生根,加速优势企业全球化布局。”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柳州市委书记张晓钦掷地有声。
出海寻梦,注定是一场惊涛骇浪的远行。
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柳州年产销汽车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且全是自主民族品牌。随着技术创新以及产业链实力的增强,柳产汽车正全力提速向海,向“新”而行、以“质”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