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陕汽汽车总装配厂轮胎自动装配线上,8个机器人分工合作,轻松地将重卡轮胎安装到位,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如今,在智能工厂的生产线上,哪怕是机器拧个螺丝,数据也会传输到后台,为追溯提供依据。”季翔指着一排自动引导运输车说,“在我们新的陕汽新能源重卡生产基地,工艺装备自动化率达86%。”
创新制胜。陕汽坚持以“四新”为引领,开展48项核心技术攻关。AMT控制技术、无人驾驶技术、线控转向技术、氢燃料整车匹配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多场景商业化应用,累计搭载车辆1.5万辆,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创新已经刻进了陕汽人的骨子里,小革新、小发明遍地开花。今年一季度,陕汽新能源重卡基地汽车总装配厂职工自主改善提案1016项。以前安装车门,员工要提着20多公斤重的车门。这样的重体力工作,每个班平均每天要做150多次,员工下班后经常腰酸腿疼。经过技术改进,一款“气动平衡吊”装置被发明出来。现在安装车门只需要工人轻轻扶着,按几下按钮,拧几个螺栓。
作为汽车行业龙头企业,陕汽自身的创新发展,激发了产业链配套企业活力。季翔指着一台新下线的新能源重卡说:“只有发动机、变速器、车桥以及各种零部件企业一同进步,才能支撑陕汽奋楫争先。”
作为陕汽车桥配套企业,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为了适应陕汽要求,投入10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工厂。作为陕汽变速器配套厂商,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新能源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延伸产业链条 从卖汽车到卖服务
4月11日,在陕汽厂区,一辆白色的新能源商用车正在测试,避让、拐弯、停靠一气呵成。仔细看,驾驶室空无一人,这些动作全部由车辆自动完成。“只要按下驾驶台上的按钮,车辆就会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自动行进,遇到障碍物,还会拐弯避让。”陕汽汽车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冉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