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摩托车的主要目标市场仍然是城市消费。城市消费以通勤、外卖等通路消费和城市特定阶层的个性消费为主。电动两轮车拥有着各种合理与不合理的优势,特别是经过持续多年 “服从性测试”的试探之后,必然成为城市通勤、外卖等通路消费方面的绝对首选。
以上现实决定了我国摩托车产品将由运输工具为主时代转型到休闲娱乐为主的时代。而休闲娱乐类摩托车的市场相比于通勤市场要小得多,对于目前盛极一时的大排量 (>400ml)休闲娱乐类摩托车来说市场更小,但一个2000万辆产能的行业很难靠20万辆的年销量维持下去。
休闲娱乐类摩托车消费市场的主体虽然在城市,但是很多城市目前无法提供足够的路面路权、娱乐竞技场所,以及相应的服务管理条件来满足休闲娱乐需求,很可能处于 “有车无处用”的状态,这也直接限制了休闲娱乐类摩托车的发展。
以现有的700多家整车企业、数百个商标品牌与不足2000万辆的年产销总量,在可预期的未来,企业的生存困难将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更多的小品牌退出市场。剩下的,要么整合,要么先继续博弈再最终整合。英国、法国以及日本的摩托车发展史即是经典案例。
从1985年首提 “禁限摩”政策至今已39年,经历了39年 “禁限摩”的中国摩托车行业不但没有倒下,而且还能持续保持着近2000万辆的产销量、1200亿元的工业销售产值和80亿元的利润总额,从这个意义上说,解除不解除 “禁限摩”政策对行业本身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打铁必先自身硬
摩托车行业探求做大做强、真正崛起的努力和决心从未动摇过。当前汽车行业的 “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正如火如荼,不甘落后的摩托车行业正奋起追随。
在电动化方面,除了一众资深电动两轮车企外,不少燃油车企业也积极涉足电动摩托车,甚至把目光转向了价格堪称 “豪华”的大功率电动摩托车。氢动力和燃料电池也成为部分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探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