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在涨价、减产、竞品围攻等多方面影响下,特斯拉有跌落神坛的态势,这还要看其后续的调整能力。不过以近期特斯拉曝出的一系列动向,Model2难产,8月份推出robotaxi,FSD入华依然遥遥无期,特斯拉后续在中国市场,似乎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小米。小米SU7自3月28日上市,上市即交付,4月第1周交付量超过了直接竞争对手智界S7。
余承东4月初就发布言论称,大批量智界S7将交付到用户手中,也就是说,智界S7后续将不存在“交付难”的问题。这样看来,刚上市的小米SU7能完成周交付超1000辆,成绩还说得过去。
即使以这个成绩平均,小米SU7在4月的交付量也将接近5000,考虑到产能爬坡,结合3月份各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成绩,小米SU7有机会击败包括岚图、阿维塔在内的一众品牌,甚至是小鹏,都有被小米击败的可能。
此外,在华为和小米的直接对话中,智界S7产能同样处于爬坡阶段,但考虑到二者的热度,售价以及受众群体,和目前手握的订单量,小米SU7前期超过智界S7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如今就要看智界S7重新上市后,能挽回多少好感了。
再简单说一下问界和理想之争。按问界目前的订单量和新增订单速度来看,其被理想反超多少有点出乎意料。但目前的终端是,理想还有少量的老款车型在售,最大综合优惠达到4.6万元,优惠最少得L7,也有超过4万元的综合优惠。而新款车型,除了5000元官方优惠外,地方政策还给予1万元的现金优惠,这在以往理想的新车上市中,是看不到的。
问界也有相应的优惠政策,销量最好的问界M7,现金优惠2万,起售价降到了不足23万,可以说非常有竞争力,但效果还没体现在终端销量上。
另一个原因,理想2023年完成产能爬坡,目前产能较为稳定,而问界一直在产能爬坡,但从交付周期来看,产能并不稳定。比如目前销量走高的问界M9,一个月前交付周期为2个月到3个月,现在也同样如此。整体销量下行,只是市场端的短暂性调整
受价格战带动,3月部分车企销量迎来爆发,如比亚迪重回30万辆,问界突破3万辆等。4月第1周,车市趋于平淡。
几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