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系品牌在纯电和HEV车型上考虑实现华为智驾的搭载,目前日系三强的纯电产品,价格下探得相对较低,来到了市场普遍水平,比如丰田bZ3价格下探到13.68万起,本田e:NS1已经下探到9万元,日产艾睿雅也仅要14.49万起,另外三个品牌的混动车型,目前售价也处于市场主流价位区间。也就是说,日系搭载华为智驾,有可能会拉低智驾车型的购买门槛。
但有三个问题,一是确定了某一款车将采用华为智驾后,是不是全系都会标配;二是如果全系标配,是标配硬件,软件需要额外购买智驾包,还是不需要额外花钱;三是如果不是全系标配,只有高配车型标配,并不能起到刺激市场的效果。
还是参考目前HI模式的品牌,极狐阿尔法S就是采用顶配车型配备华为智驾的方式,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阿维塔12全系标配,且限时赠送高阶智驾包,市场效果非常明显。
因此,并不是说日系品牌上车华为,就一定能借着华为的热度冲高,还要看两方面,一是车型搭载策略,二是权益策略以及销售价格。
一旦因为搭载了华为智驾,而拉高车系的整体售价,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市场格局下,显得得不偿失。
毕竟,华为HI模式下,一颗激光雷达的成本就在3000元以上,无论是极狐还是阿维塔,仅激光雷达就配备了3个,还不包括其他雷达摄像头的成本。另外,想要实现试驾,纯电车型还好实现,但油混车型还需要优化电气系统,又是成本上的支出。最后,软件使用成本和OTA成本,又是不小的支出。
也就是说,搭载华为智驾后,产品更有竞争力了,但未来很可能跟不起价格战,或只能进一步拿利润换销量了。
目前的问题是,包括油混在内的燃油车,所有的成本都相对固定,而且目前的产品价格几乎下探到底,这时候再往整车上堆积成本,恐怕之后的新车还要涨价了。
也有另一种可能,搭载了华为智驾,日系车可能就不需要靠大幅降价维持销量。毕竟同级的国产车,降价能力不如现在的日系车,只是在智能化上强于日系,日系填补上这个技术缺失后,在产品力上将与国产车不相上下,并且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更有优势。结语
丰田也好,日产也罢,需要“含华量”在短期之内弥补产品力的缺失,但综合考虑,这样的合作能改变市场格局,即未来的价格战,国产车继续赔钱赚吆喝的情况下,上了智驾的合资车,短期内不会大幅度跟进。另外,大众小鹏的合作,需要时间推进,stellantis和零跑的合作,同样不能马上开花结果,而日系上车华为智驾,如果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会给其他合资车企作出新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