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不极致 无完美——与极寒做朋友的中国重汽人

2024-02-27 10:55 来源: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极致的寒冷的确造就理想的试验温度,但极致的寒冷也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双重的考验。

“我是12月18日到的漠河,到现在温度最低的一天是零下43度。你要问我那是什么感觉?就是人在室外根本待不住。”高寒试验现场负责人说。

在冬季去过漠河的人都懂得这种冷:寒气透过厚厚的棉毛鞋、穿过羽绒服的朵朵绒毛,从四面八方直击人的心肺,再蔓延到四肢;吸进去的空气在鼻孔里瞬间凝结成冰,呵出来的哈气落在帽檐、衣领、眉发上,结成冰层。只有移动才让人减缓热量的递减。

然而试验工程师们蹲在车旁测数据,一蹲往往至少就是十几分钟,而且许多工作无法戴手套。“静置一夜的整车,驾驶室里冻得比冰块还要冰。以前抱着电脑上驾驶室没多久,满电的电池就换了4块,根本挺不住。”连续3年参加三高试验的张工说,“好在现在的装备强了不少,终于不用背着好几块电池跑了。”

装备可以升级,但人呢?还是得“靠意志挺住”。虽然试验工程师们在户外工作时,常常被冻得手指僵硬,根本无法好好地操作键盘,但他们还是笑着用力搓搓手,继续顽强地与极寒搏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