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延链催生定制服务。去年举行的厦门国际赛车文化节上,专业赛事精彩纷呈,体验活动新意迭出。当地保险机构为相关活动参与者定制保险保障,包括急性医疗费用、意外医疗费用补偿、意外伤残赔偿等,为推广赛车文化护航。
“随着汽车营地、自驾游、各级别赛事活动等日益丰富,保险业可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运用科技手段,做好风险减量服务。比如,在赛事筹备阶段,对场地、设施等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提供安全建议和风险保障,运用保险杠杆开展风险管理,在赛事期间做好应急服务等。这不仅能更好激发汽车后市场的消费需求,还能为保险业自身发展开辟新赛道、打开新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说。
新能源车险市场服务内容加速创新。新能源汽车规模不断扩大,推动新能源车险业务快速发展。2023年上半年,人保财险承保新能源车同比增长54.4%,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5.1%。有行业研究报告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5000亿元以上。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2021年底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专属车险将新能源车中最为重要的“三电”系统纳入车损险保障范围,同时将充电桩等车外设备纳入承保范围,为广大新能源车主增强保障。近年来,40分钟救援加电、新能源汽车三电延保、电池超额衰减保险产品等特色化产品服务层出不穷,也让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更放心。
去年11月,宝马(中国)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正式获得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自2018年以来,比亚迪、理想、蔚来等车企纷纷进入车险行业。专家认为,车企更了解车辆性能、客户需求,在风险评估方面具备一定优势,进入保险市场有望推动车险精准定价、降低消费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