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还是高速NOA功能的逻辑做保守了。
那么问题就是在L2级别之下,高速NOA能优化到怎样的程度,能不能优化到更接近人类驾驶的体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可行的,只要继续调整算法,现在高速NOA做的好的功能跟车功能、躲避障碍物功能算是比较好的;相比之下,变道和超车功能只是可以用的级别,距离好用,还有优化的空间。
变道超车,是需要结合相邻车道的前、后方车辆位置信息以及速度信息才能完成更好的变道超车体验,至少目前大部分体验过的高速NOA自动变道功能做的还是很保守;无非几种情况,变道后急加速遇到前方慢车再减速,然后又变回之前车道。还有,在跟车距离上普遍都会留有很大空挡。这些都可以理解,为了保障安全驾驶为前提,所以都没有调的那么激进,而保守的高速NOA策略,最大的目的是安全的从A行驶到B点,而不是让行车的逻辑更像人开,也不只是去追求车内的舒适感。
实话,现阶段的高速NOA看似“成熟”(可能是应用品牌多,受众人群广的错觉),但距离真正的成熟,用起来更像人在开,功能与功能之间没有割裂感的这种体验,还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
或者说,在L2级别下的高速NOA,能够满足这种无接管、无事故的驾驶能力,就已经是上限了,追求更好的驾驶体验可能真的要等到L3级别才能实现,这里就需要明确事故责任到底归谁了。
最后再聊一个点,余承东这次提到了,他脱手驾驶两次也被罚了两次,之后他想砍掉这个脱手监管的功能。其实砍掉这个意义不大,宣传价值大于实用价值,可以脱手驾驶之后但依旧还是需要人类驾驶员保持注意力集中,准备随时接管车辆的驾驶权。
通用汽车在北美地区开放的SuperCruise辅助驾驶,就允许脱手(特定工况下),但并不能解放注意力,所以从实用角度出发来思考这件事,现阶段来说,砍掉的意义不大。这个优化方向,短时间内不会成为各家追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