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NOA的功能,其实国内现在主流的各个参与者,包括蔚来、小鹏、理想以及华为,还有其他Tier1的方案中,依旧是以来于高速以及城市快速路的高精地图。依赖于高精地图的描绘的静态环境来完成自动驾驶功能,区别只是图商的不同,例如高德、百度、腾讯以及四维图新等。
不用纠结高速NOA配合高精地图的方案好用与否,至少目前现在大部分品牌的高速NOA都是配合高精地图来用的。但现在的城市NOA逐渐走向了无图化,这两个工况下高速的路况变化相比城区来说没那么大,高精地图可以不用那么频繁的更新;相比城区路段的变化性、复杂程度等因素,在城区内做有图方案,反而成了个累赘。
话题扯远了,高速NOA无接管很难搞吗?
只要高精地图的数据精准,配合上智能驾驶算法轻松实现不是问题,小鹏汽车其实在2年前的小鹏P7上,就已经基本实现了高速NOA无接管的驾驶能力。说白了这套逻辑,就是高精地图为主,感知硬件以及算法为辅。高精地图指明路线之后,感知硬件会收集障碍物信息、车流量信息、匝道入口/出口等这些信息;识别这些信息之后,从而完成躲避高速路段障碍物,实现跟车与自动变道以及上下匝道的功能。
其实在高速NOA工况下,需要识别的东西不多,而且学习深度远比城市NOA简单很多。而且现在这套系统,在多家车企上都已经很成熟,有不少用户也能做到无接管、无事故的驾驶体验。包括了小鹏G6以及AITO问界M7车主的真实反馈,只不过这些产品的高速NOA逻辑都很保守,也都有一定的不足。
先聊AITO问界M7的,来回1500km的续航里程没有接管,总共有两个问题产生。首先,它无法判断相邻车道远处的路况信息,只要当前车道前方车速慢的时候且隔壁车道附近有空位,它就会自动变道超车,而不会管隔壁车道前方100-200米距离处是否有慢车,最终导致的是增加很多没有意义的变道。其次,是车流量增加,导致车速慢的时候,跟车距离太大容易导致被插队,通行效率不如人来开。
但整体来说,现在的高速NOA基本可以规避掉障碍物和各种事故,至少可以做到全程无接管或少接管的体验。包括这次余承东发的朋友圈,想传递的信息就是,如果你不赶时间不赶路,随它开就好,人会很舒服很轻松,而且只要在车流量没有大到影响车速的情况下,实际行驶速度可以比自己开要快一些。
不过,我们也要通过这次余承东亲测,来承认华为ADS2.0的优化确实不错,实现的高速NOA体验可以拿到一个高分,至少在用户口中使用感受是好的。但也要承认,各家在做的符合L2级别的高速NOA,其实体验感和功能上都很接近,只是策略和逻辑上的细微区别,整体使用感受目前没有大的区隔出现。
可以很无脑,还能不能再优化?
智能汽车在高速上已经做到了很无脑的体验,辅助驾驶一开,从A到B只要车还在高速上,就基本可以很无脑的完成全程的驾驶,或者称之为“坐车”的体验。但刚才上面也说了,它们坐起来仍然没有足够的拟人化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