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本报记者
线上预约,到店维修不用等待;柔性生产,小批量配件订单及时响应;改装美容,驾驶体验更加舒适……近年来,我国汽车后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汽车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有效促进了汽车后市场规模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汽车维修服务提质升级
“前几天车被剐蹭,通过手机应用预约到店时间,不用排队;添加车型和购车年份,还能智能推荐相应配件,真是方便。”安徽合肥的张先生到一家养车门店修车,很快便完成维修,过程也舒心。
车辆经过检查后,张先生收到一张电子报价单。所需商品和服务,每一项都标明了件数和价格。车主在手机应用上可以查看车辆的检查状况,报价单与上检记录一致,没有额外推荐服务,解决了信息与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进行汽车维修,相关业务量实现较快增长。
汽车维修数字化水平提升,绿色化步伐也在加快。在浙江杭州临平区的一处绿色共享钣喷中心,干磨房内粉尘被吸入集成袋,吸尘效率达到98%。
“全过程采用水性漆作业,用干磨工艺取代传统水磨工艺,还配备了复合型环保设备,可实现废弃物从源头到末端的全流程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肖权贵介绍,一些小型汽修店由于缺乏专业设备和人员,作业过程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如今周边的汽修店都能来这里共享服务。
截至2023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3.36亿辆,乘用车平均车龄已超过6年,维修服务需求随之增长。“2020年我国汽车养护与维修市场规模约1.42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万亿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售后零部件分会副理事长李彤梅介绍。
李彤梅认为,当前汽车维修服务仍然存在“小散弱”的特征:一方面,标准化、规范化作业有待加强,维修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仍有不小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服务体系仍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加强技术水平和专业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