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你可能很难在主流市场看到中国品牌推出全新的“小车”了。
时间回到12年前,哈弗H6改变了中国汽车的玩法,至此,“又大又堆料”成为中国汽车所追求的特有标签。好处是,这能为用户带来看起来不错的产品性价比,但同时,整车品控以及高能耗高维修成本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来到2023年,大部分中国车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将合资品牌按在地上摩擦,但中国品牌还有几个级别的车型,仍未拿下合资品牌的阵地,就是中级以上轿车,以及中级SUV。看来燃油车时代“又大又堆料”的玩法并没有撼动真正的“大”车市场,但这种态势可能在新能源时代被扭转。
目前部分中国品牌已经在新年发布了首批新品,有些品牌也对外透露了今年的部分新车计划,从现有的车型信息来看,今年中国品牌的新车特点初见端倪。
吉利银河E8,小米SU7,B+级市场怎么玩?
现在的汽车级别划分越来越迷了,吉利E8超五米的车长,2925mm的轴距定位C级轿车,小米SU7不到五米的车长,三米整的轴距同样为C级轿车。作为比较,凯迪拉克CT5同样超过四米九但不到五米的车长,2947mm的轴距,仅定位B级车,奔驰C级超过2950mm的轴距,同样定位B级车。
标准的汽车级别划分首要依据是轴距,而在新能源车成为市场主流后,这样的格局正在被改写。主要的原因是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存在差异性竞争,整车级别是区分差异化的重要一环。比亚迪汉就是通过这种级别上的差异化实现增量。
因此,类似吉利银河E8,小米SU7这类产品更像是游走在B级与C级产品之间,前有A+级产品越级硬刚合资品牌A级车型,现有B+级产品通过更低的定价主打B级车市场,争夺目前中国品牌还未完全打透的B级轿车市场。
此外,B级轿车市场是最能体现品牌力的细分市场之一,原先主打紧凑级车或者小型车的品牌在新能源产品逐步走向成熟后,通过主打B级轿车市场从而完成品牌跃迁,或许是目前最快的途径。
仅有尺寸是远远不够的,“降级”的定价相比尺寸的越级来得更有效果。以小米SU7的产品力来看,虽然小米官方已经表示SU7的售价不会低于19.98万,即使其定价25万级,相比目前的同级产品,在配置上也更有竞争力。这点从问界身上得到了印证,没什么特点的问界M7无人问津,升级配置并降价的问界新M7销量一飞冲天。
这就是对于中国品牌高端轿车市场的另一个趋势判断,产品力将大过品牌力。只要结合了上述的大尺寸加同级低售价,再加上丰富的产品配置,即使是此前品牌力较弱的车企,也能通过高配低价产品火上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