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鹏的话来说,这就是一波“科技平权”。更简单地来总结,明年的新势力品牌都将在现有基础上,向更低的价位发力。比如说蔚来汽车的阿尔卑斯以及萤火虫两个“廉价品牌”,预计将会分别瞄准20-30万元价位,甚至20万元以内的纯电动市场。从核心技术角度来说,阿尔卑斯品牌车型大概率将会采用最新的NT3.0平台,以及兼容蔚来的换电系统。至于是否会对蔚来品牌形成背刺,重点还是在用户对车辆质感、品牌服务等价值上的感知和需求。用户分层后,拉低的价格门槛,也将有助于蔚来摊薄新平台以及换电设施的开发与建设费用。
至于在2023年迎来销量爆发的理想汽车,围绕理想MEGA似乎表达出了两个声音,即下一阶段将纯电化,以及进一步高端化。但增程式的基本盘是理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抛弃的存在,所以潜在用户的“理想ONE综合征”大可不必。2024年理想的重头戏大概率还是在增程式部分,因为理想L6大概率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发布,而规划内的三款纯电新车,预计将在明年下半年发布。从价位来看,理想L6将会是品牌首次直接覆盖30万元以内的市场。这也有助于理想在价格战的背景下,托住现有产品线的终端优惠力度。毕竟来自AITO问界、腾势等增程、插混车型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至于是否会背刺理想L7,由于现阶段有关理想L6的信息还是太少。比如连重要的空间信息都还没有定论,而且配备空气悬架的车型如何定价,如何选装等等,都还需要等待。
以上聊到的主要是在核心技术、核心体验等方面具备鲜明护城河,但同时也意味着具有潜在被背刺可能性的产品。实际上,针对以功能性为主的产品而言,现阶段被背刺的可能性已经大幅减小。一方面,持续一年的价格战,已经把能挤的“水分”挤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就算是要增加新功能、新技术,至少短时间内,也会意味着车价的对应上浮。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属大众ID.系列了。面对选择与比亚迪海豚正面刚价格的ID.3,销量已经做出了最好的回应。至于以丰田为首的日系品牌,想要在新能源市场迎来质变,恐怕还是要等待2026年左右,固态电池的技术落地。与之类似的还有奔驰、宝马等一线豪华品牌。手握高附加值市场的定价权,奔驰、宝马即便在新能源板块,也能通过价格让渡顺利过关。至于真正的大招,也还是要等到2025年前后的全新平台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