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量质齐飞。”省经信厅高端装备处(汽车产业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浙江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有2200余家,均胜电子、万丰奥特等6家浙企入围2022年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三十强,数量居全国第一。此外,还涌现出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基本覆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开启智能化下半程
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接下来该往哪走?
“智能汽车从电动化、共享化的上半场变革,向网联化、智能化的下半场快步迈进。”链博会上,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说。
在智能汽车链展区,这一趋势就在眼前。小鹏汽车展位,“会飞的电动汽车”——小鹏汇天旅航者X2飞行汽车,吸引了记者注意。这个具有自动驾驶、雷达避让等技术的“大玩具”,打开了人们对汽车的更多想象。
希迪智驾则把驾驶舱搬到了展位,大家排着队体验无人驾驶——坐在驾驶舱,就可以实时远程操控位于长沙矿区的一台挖掘机。
这些展品和技术,让不少人感受到新能源汽车的新风向,浙企亦然。
吉利汽车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已从比拼“三电”技术的第一阶段,向比拼“智能化”的全新阶段转型。
“吉利目前是全球唯一具备卫星通信和定位、高精地图和导航、汽车芯片、计算平台、操作系统、手机终端、智能驾驶等尖端智能科技全栈自研的车企。”该负责人表示,在智能科技上,他们早就开始布局。
智能化的涟漪,已经传导到整个汽车产业链。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负极材料研发负责人李波说,未来电池除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里程和快充的要求外,还要实现车内看电影、电子竞技、视频会议等智能化体验,这就需要更大的补能载体和快速补能技术。“作为链上的一环,我们的负极材料技术,也需要持续迭代和更新。”李波说。
“浙江汽车产业链的整零协同,仍需深化。”在省经信厅高端装备处(汽车产业处)相关负责人看来,智能化时代的汽车工业发展,已不再局限于单线的技术革新,而是集合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跨界技术融合创新,更需要集中各种力量联合攻关,共同为中国的汽车产业链发展升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