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高性能电车在短期内,还是会属于高价格产品,毕竟高性能无论对燃油车还是电动车来说,都具备着“溢价”的能力。只不过,后续高性能电车的门槛不再那么高,很可能随着多品牌的布局,再次拉低入门门槛。
那么,国产车第二个发展分支,将会是智能化领域。不是车内座舱,现在车内座舱基本已经卷到头了,高算力芯片+多屏幕+语音助手就基本满足车内成员需求了,再卷下去也没新技术做支撑了。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智能驾驶辅助领域的内卷。
本次车展,不少新车依旧选择装配激光雷达,例如极氪007和智界S7以及零跑C10等,从公布的图片信息来看,激光雷达的戏份不少。再加上,特斯拉FSD入华的信息在今年内越来越多,明年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将会增加更多配备智能驾驶的产品;而接下来增加的,将不再是只拥有高速领航、自适应巡航等这些基础的配置,而是更加接近L3级别的驾驶功能。
其次,智能驾驶硬件普及力度加大之后,对应的两个利好发展点。智能感知硬件产生规模化效益,硬件成本继续下探;之后,就是智能驾驶辅助的用户增多,带动智能辅助驾驶算法的成熟,与价格上的降低。最后
从以上三个方向,我们基本可以看清,在2024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将会从实用性、智能化和高性能这三个方面深入发展。从优先级来看,那么800V高压系统将会是排在第一位的,优先考虑的两件事是普及率和低价趋势,搞定这两个点,对用户体验的改善,和硬件迭代的发展有双重作用(1000V更高平台正在研发)。
至于性能化,依旧还会是小众需求,但不可否认将来会越来越多这种产品的推出,来满足这一细分市场上的空缺。但,如果说对于大范围民用来说,短期内电车性能再进一步提升的话,只能盼着电机成本继续下探,SiC碳化硅模块、800V高压系统进一步优化,达到成本与能耗都很出色的阶段,才有可能实现高性能电车民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