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由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重庆对外经贸(集团)有限公司、香港旭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发起组建的长江轴承,应时而生。自诞生之初,长江轴承就将实现高端轴承国产化,生产出完全可替代进口的国产轴承为己任。
瞄准国内刚刚起步的摩托车行业,长江轴承经过一番调研,决定以摩托车轴承为方向,研发曲轴轴承。
没有资金,就向银行贷款;没有技术,就边摸索边创新;没有工人,就自行培养。经过1年多的艰难探索,技术人员联合攻关,长江轴承依靠高质量的低噪音深沟球轴承,以“嘉陵”为突破口,正式吹响了进军摩托车行业的号角,实现摩托车曲轴轴承国产化。
陈余称,最辉煌的时候,占据国内摩托车曲轴市场的60%,成为摩托车曲轴轴承之王。长江轴承这种攻坚克难的毅力和精神,也深深融入陈余的骨子里。2010年,长江轴承从沙坪坝负债搬迁至现地址,资产负债率曾超过了90%,导致无法进一步提升工程能力和加大设备投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严峻挑战。
2015年10月,履新担任长江轴承总经理的陈余,一上任就面临如何破解这样的难题。“越是艰难越要向前,要有刀刃向内的魄力和勇气。”陈余带领团队,紧紧围绕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建设战略机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客户培育工程”“技术攻关项目”“重点质量攻关项目”等管理模式,外拓市场、内强管理,从战略转型、科技创新、管理能力等不断提升,短短2年,长江轴承成功扭转连续亏损局面,并稳定快速发展,在2022年产销超过10亿元,预计2023年产销超12.5亿元,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轴承企业。
三次蝶变,抢滩新能源领域
单做摩托车轴承,长江轴承意识到肯定走不远,转向或能寻到新出路。陈余称,在2000年左右,国内在轮毂轴承单元的实验数据、工艺技术和产品标准都是一片空白。要进入这样一个市场,难度可想而知。自此,长江轴承开启“三次转型”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