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成为造车新势力在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共同选项。在慕尼黑车展上,中国展商数量翻了一番。许海东分析,这次车展上,除了整车制造企业之外,中国还有很多零配件企业、智能网联企业等参展。“可以说是整个汽车产业发展体系都走出去了,是总体领先而非某一项领先。”
在报道慕尼黑车展时,有德国媒体评价,之前是德国将汽车出口到中国,在中国很受欢迎,但是现在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开始扭转,许多中国汽车的驾驶性能与德国的汽车一样好,而且有先进的辅助系统,还有友好的用户界面,丰富的娱乐功能等。
这种走出去,来自领先后的优势。
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看来,40年的合资合作积累以及在电动智能化方面的先发优势,使得中国汽车的国际化告别了“技术换市场”的单向模式,在技术和市场层面均进入了“双向奔赴”的新阶段。一方面,跨国车企在中国的本地化战略步步深入;另一方面,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这既有利于产业层面资源和机会的共享,也有利于全球范围内技术变革红利的普惠。
王侠表示,随着中国汽车出口规模的扩大,也必然会谋求本地化生产服务和本地化研发,这会有力促进全球汽车产业,尤其是在电动智能化方面的发展。
面对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期待高质量发展的前景。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已经从小范围测试验证转入技术快速发展、生态加速构建的新阶段。下一步,我国将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工信部表示,在产业规模方面,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达700万辆、同比增长45.6%,市场渗透率提升至34.9%、较2021年增加11.4个百分点。在关键零部件方面,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车用操作系统、大算力计算芯片、激光雷达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事实上,除电动汽车外,氢能源、太阳能等多种清洁能源驱动的新能源车,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比如氢能源,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体系,初步掌握了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动力系统,整车集成和氢能基础设施等核心技术,基本形成氢气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应用等完备的产业链。
无论对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来说,这场汽车革命的发令枪都已经打响,而它们正在很好的位置上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