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据调查公司MarkLines的数据显示,比亚迪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车销量同比增长96%至125万辆,销量超过奔驰和宝马,进入全球汽车品牌销量前十。
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品牌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
关于这场胜利的描述,我们可以附加很多振奋人心的文字。比如,这是比亚迪首次冲进全球销量前十,更是中国汽车品牌第一次与国际汽车巨头肩并肩。为此,中国汽车工业足足用了70年时间。
事实上,可能比亚迪自己面对这一成绩时,反而应该是云淡风轻的。当消息在国内市场全面传播时,比亚迪正在德国慕尼黑车展上忙着更多的欧洲事务。
既然比亚迪的视野是全球化的,那么,它的目标又何止一次全球汽车销量半年榜的第十名呢?
所以,与其我们去重点关注那些可能很快被比亚迪自己改写的纪录,不如我们去重新思考,这一成绩将改变的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什么样的底层逻辑?技术全球化
40年前,在政策的引导下,中国民用汽车产业开启了“市场换技术”的基本发展战略。
迄今,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汽车仍然可划分为三个大类,中国品牌汽车,合资品牌汽车,全进口品牌汽车。且,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合资品牌汽车是中国用户消费的主流。
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要承认,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的比亚迪同样是市场换技术的受益者。
2022年11月,比亚迪月销量突破23万辆,首次超越一汽-大众,成为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第一。而在此前的2022年4月,比亚迪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聚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比亚迪登顶中国乘用车市场,包括跻身全球TOP10,新能源车型做出了全部贡献。而支撑这些功勋车型从中国市场,走向全球市场的,是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DMO超级混动越野等颠覆性技术。
这些带着专利属性的新能源造车技术,证明了它们的原创性,更证明了比亚迪将40年来,“西学东渐”的风向标来了一个180度的调整。
比亚迪用自己的原创技术,原创品牌,开辟新的赛道,并把产品渗透到全球市场。
比亚迪打的是一场如假包换的逆风之战,从此前的市场换技术,变为技术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