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吐故钠新 钠离子电池到底是何来头?

2023-08-16 02:28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的马森布洛克(Musschenbrock)成为了“蓄电”的第一人。1746年,马森布洛克和助手进行了一次实验,他在一个玻璃瓶内装上水,把起电机产生的电经一根黄铜导线枪管导入玻璃瓶内。马森布洛克右手拿着玻璃瓶,左手试图接近枪管,想引出火花。他的右手突然感到被什么东西击打了一下似的,而且使他全身震颤,他确信自己受到了电击。这说明带水的玻璃瓶能够保存电。于是,人们就把这个蓄电的瓶子称作“莱顿瓶”,这也是电池的雏形。

1859年,法国科学家格拉维耶(Gaston Planté)发明了铅酸蓄电池,这被认为是第一块可充电电池。1881年,法国人卡米尔·福雷(Camille Fauré)改进了铅酸蓄电池,并将其进行量产使用在电动车之上。

事实上,早期的汽车并非人们想象中全靠“烧油”和“烧煤”来提供动力。电车一直是极具竞争力的路线之一,利用铅酸电池提供动力的汽车不仅一度在销量上领先油车,还打破了陆地最高速度,最长续航里程也超过了300公里。但最终因为充电难、充电慢的劣势,被逐渐完善的内燃机汽车所取代。

电车在第一次“油电之争”中落败,说到底,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电池技术的不够成熟。我们今天常见的“锂电池”,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英国的约翰·古德诺夫(John Goodenough)教授在研究磁性材料时,偶然发现了一种新的正极材料——钴酸锂(LiCoO_2)。钴酸锂正极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寿命,成为锂电池中最常用的正极材料。随后,拉谢德(Rachid Yazami)和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分别提出了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石墨和钛酸锂(LiTi_2O_4),锂电池的三元组合正负极材料体系逐渐形成。

1991年,索尼公司正式推出了第一款商用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中。2002年,日本科学家吉野彰提出了采用石墨材料的碳负极,取代原先金属锂负极的研究成果,这一技术被称为“锂离子电池的革命性突破”。新的碳负极材料,能够有效降低电池的重量和成本,同时还有效地解决了曾经的锂电池容易起火爆炸的缺陷,使得锂电池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更多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如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也开始频频出现锂电池的身影。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