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车企出海需加强全球化运营

2023-08-14 05:46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尽管国内市场接近饱和状态,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但不少中国汽车厂商以及供应链厂商还是愿意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入海外市场。这是因为,一方面,凭借中国本土这个大市场一步步吸收国外技术和经验成长起来的自主品牌车企,随着国内竞争持续加剧,需要转向全球寻找生存和生长空间;另一方面,汽车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纵观全球,几乎每个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和知名车企都要迈向全球。

迈向更高层次国际化

如何更好地迈向全球,完成从本土车企到全球车企这一重大跨越,这不仅是当前国内有梦想的车企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企业在国家实力增强后依据市场情况进行的合理战略布局。

汽车出口基本分5个阶段:机遇型贸易、品牌型贸易、简单KD制造、全面本土化制造和全面国际化。“目前,中国车企基本处于第二、第三阶段,但不同车企也不尽相同,有些企业甚至直接跳至第三、第四阶段。只要企业有实力、有规划,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文清表示,中国车企的海外发展要锚定重点市场,做好重点区域发展。

崔东树表示,未来中国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在技术方面有效提升,确保自己的产品技术和标准达到甚至超越当地标准,尤其在测试、环保等各方面要按照高标准去做,并按照当地市场的需求进行针对性改进。

“同时,我们在销售维护方面也要做一些相应的努力,在海外建立良好的使用环境。不管是充电设施还是售后维护等都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用车满意度提升。”崔东树说。

随着销量增加,不同企业在不同地区会采取相应的本土化措施。海外建厂不仅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还可以为企业降低物流等方面的成本。更关键的是,海外建厂还可以帮助当地政府创造就业机会,带来税收,甚至助力当地汽车工业发展,实现共赢。据了解,广汽埃安已于今年3月底向泰国方面递交投资意向书,将投资64亿泰铢建设电动汽车工厂。

前不久大众汽车集团入股小鹏汽车,奥迪与上汽签署新的合作框架,宁德时代通过技术授权与福特汽车合作在美国建厂。这些迹象表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外企业合作的大逻辑已在发生扭转。

上世纪80年代,跨国车企通过在中国成立合资工厂,用自身技术换取中国市场,形成了很多典范。有专家表示,当下中国企业应学会用自身的先进技术与外资企业在当地合作,而非单打独斗。这样不仅可以换取更宽广的国际市场,也能更好地提升全球化经营水平。

上一页 1 2 3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