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上接1版)
这家生产汽车零部件和内饰的企业,正好赶上了安徽汽车首位产业加速发展的“风口”。该企业2016年落户园区,为比亚迪、江淮、安凯、红旗等车企提供配套,在2023年已经实现1亿元的产值。
用该公司副总经理朱云翔的话是:“水涨船高”。
企业壮大,园区自然发展得快。在2023年寿县工业20强中,有6家企业来自寿蜀现代产业园,该园区已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形成环保新材料、智能家电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体系,吸纳就业过万人。
跨市“牵手”,带来新理念新作风
省会城市的主城区“牵手”皖北县,这样的合作共建,给皖北地区带来的,是思想理念的提升和营商环境的优化。
4月10日下午,寿蜀现代产业园经发局局长助理姚士正好在达因公司帮企业协调解决问题。
姚士是寿县的一名干部,在她看来,园区建立以来,工作节奏明显更快了,自己也学到合肥干部的新观念,感受到高效服务的新作风。
“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服务好每一家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名片。”姚士说出了她的体会。
园区的“午餐畅聊会”,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品牌项目。畅聊会的场所就在园区食堂内,饭菜简单,重叙不重餐。
大事可议,小事可叙,畅聊会不拘一格。目前,寿蜀产业园周五午餐畅聊会已邀请企业家20余名,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20多个。每次畅聊会后,寿蜀现代产业园都会对企业家们反映的问题仔细梳理、认真研究、集中交办。目前,这些意见建议中的九成已经办结,少部分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建议项,也已经列入计划,按照序时推进。
在企业看来,好的营商环境在于政府的“倾听”与“高效”。
“我在园区工作八九年了,最大的感受就是政府的贴心服务。刚进驻园区时,周边居民普遍选择外出务工,公司招工困难,跟政府部门反映后,他们立即采取行动,帮助我们解决了招工问题。”安徽金诚车辆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云翔表示,经常参与园区组织的畅聊会,现场提问题、现场协调解决,问题不拖拉,即时能办结,这种作风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更多的确定性与安全感。
优质资源集聚,公共服务让群众得实惠
“叮铃铃……”4月10日下午,一阵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教育集团寿蜀分校的学生们走出教室,校园里满是欢声笑语。
这时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寿蜀分校校长吴新生正在准备资料,几十分钟后,他将在教职工例会上布置工作。吴新生原是合肥市五十中东校的资深教师,2019年带领着学校管理层来到园区开展合作办学。“快5年了,学校变化太大了。”吴新生回忆,这所2019年9月开办的学校,招生规模呈几何式增长,第一年时只有280名学生,到了今年已近3000名学生。
最令他们高兴的是,越来越多从沪苏浙返乡创业就业的家长们,将孩子送到学校来,学校的名气在当地越来越大。
招生数量的剧增,得益于家长们的“口口相传”,背后是吴新生及其团队在教学上的努力。
“我们公开招聘了140多名教师,这些教师都是年轻人,非常热忱和有活力,这些年,他们也在快速成长。”头发渐白的“60后”吴新生谈起年轻一辈时满脸笑容。
跨市合作办学的全新尝试带来了优质教育资源,而这种关键性资源,对于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
除了教育之外,还有交通。为畅通公共交通,促进合淮一体化发展,寿蜀现代产业园一直在探索。2017年,园区牵手合肥市公交集团,合肥至当地的首条公交线路399路正式通行;2020年,快速公交808路正式通行,从此当地可直达合肥主城区。
更令当地群众激动的是,轨道交通S1号线起点站设在寿蜀现代产业园,预计2025年正式通车,这里将迈入“地铁时代”。
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彭兆耀表示,未来,园区一方面将围绕现有主导产业,持续加强产业链的完整性,补充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提升工业企业质效,推动产业发展,建设宜业新城;另一方面紧扣宜居,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进文化旅游、运动休闲、健康养老产业,丰富城市业态,形成以“健康+旅游”为核心的新发展模式,打造产城一体示范园,引领皖北经济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