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向多产品线迈进,找到多产品并行的方法论。在邓承浩看来,“SL03和S7是我们用组织驱动的产品,靠堆人、堆资源、堆管理力量推出的产品……但是到2025年前,深蓝将拥有不少于6个产品线,再靠组织驱动显然不可行。我们需要沉淀一套从定义到开发、从量产到推广、从销售到迭代的完善流程。用流程驱动产品,用价值驱动运营,是我们下一步必须形成的体系能力”。
第二,一个市场走向多个市场,做全球化的深蓝。“为了成为世界一流,我们必须走向世界,在全球2/3的市场去获得更多的机会”。
第三,从客户关系、用户体验再到用户共创和用户关怀,深蓝要直面不足并持续进步。在公开信里邓承浩真诚的反思了过去一年多,客户关系领域出现的失误,“高温限电、产能爬坡、芯片短缺、疫情封控连续四个月的打击啪啪袭来,我懵了。我们很多用户苦苦等了4-5个月,才提到车。也有不少用户,最终无奈选择放弃了我们。这个过程,我们没有迎难而上,没有主动缓解用户的焦虑,解答用户的困惑,当了将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以至于出现客户信任危机。包括今年3月,面对市场激烈的价格战,我们选择了跟进,这无形中伤害了我们一些老客户,不少用户表达了不满。这个过程,如何与用户互动,缓解用户的情绪,取得用户的理解,我们还很稚嫩,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还很多。现在回过头来反思,用户并不怕我们有困难,也理解我们的难处,用户怕的是,遥遥无期的等待,不知缘由的焦虑,不够真诚的应付。未来,希望大家谨记,客户体验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圆点和标尺。以用户为中心,绝不是一句口号,而一定要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
提出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不得不说,这种对自身不足的直面和反思,是非常打动人的,也是非常理性且必要的。我想这种坦诚的态度和冷静的思考,也是深蓝这家初创公司能形成从上到下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获得市场和用户的快速认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所在。
驾值观
对志在成为世界一流电动车品牌的深蓝汽车来说,14个月达成10万辆让业界见识了“深蓝速度”,从邓承浩的公开信里我们能读懂创造“深蓝速度”的原因所在,也更能理解这家创业公司务实、高效、坦诚而又有冲劲儿的行事风格和气质。
但10万辆达成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深蓝仍有很多课题待解。产品方法论的形成、价值体系力的建立、健康用户关系的培养,一家企业从青涩稚嫩走向成熟高效,其实就在这一步步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
短短一年多,“深蓝速度”让我们见证了这家车企通过价值观、组织力、创新力所迸发出的巨大能量,面向未来的星辰大海,期待深蓝未来创造更多的“深蓝速度”乃至“深蓝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