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当智己开始“治痛点”,一场关于用户需求的新能源革命开始了

2025-08-02 00:23 来源: 东方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的2025年,当“纯电焦虑”逐渐被超充网络缓解时,有一小群用户的困扰却鲜被提及。他们是租住在都市“老破小”里的新能源车主,小区周围绕三圈也找不到空闲的充电桩;是国庆假期在高速服务区排两小时队充半小时电的返乡人;更是每次启动增程器都要被“嗡嗡”噪音吵到皱眉的实用主义者。这些被主流市场忽略的“非典型用户”,正在用真实的使用痛点,倒逼着新能源车的迭代革命。

被忽视的新能源车主“生存图鉴”

在上海工作十年的90后白领万俟(化名),是典型的“无桩用户”。她租住在徐家汇商圈的老公房里,物业以“电路老化”、“不提供固定车位”为由拒绝盖章安装私桩。

“公司在郊区,有免费停车位,这两年效益不怎么好,降薪挺多的,我为了省钱就把油车卖了,换了辆纯电车。但租住的小区有停车‘老大难’问题,下午六点半之后找车位得看运气,更不要说就那么三五个充电桩了,抢都抢不到,现在只能每周末去商场充电。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充一次电的续航基本是恒定的,万一周一周二开多了,周五铁定不够上班来回。上个礼拜就是这种情况,周五一早就下暴雨,车在楼下,可是不敢开。开出去容易,下班充电后回来肯定就没地方停。看样子,我的生活似乎被车给‘绑架’了。”

相比每周的“计划性”用电,节假日出行更是一场“充电大考”。今年五一假期,纯电车用户浩子(化名)带着家人去黄山自驾游,在高速服务区经历了一场“充电噩梦”。导航显示前方3公里有充电桩,排队车辆却从充电桩一直延伸到高速出口。“排队时不敢开空调,3岁孩子热得直哭;充上电才发现,这是个40kW的慢充桩,充30度电就要1小时,意味着下高速前还要在经历一次。”他手机里的充电账单显示,这次500公里的路程,充电费用和油费相差无几,但总花费时间多了4小时。最后,王浩嘟囔了一句:“要是增程车早两年出来就好了。”

根据非官方调研数据,全国超过三成的新能源车主没有固定车位,就意味着没有私人充电桩。想要解决充电难题,要么去公共充电桩,要么就选择增程车。但目前市面上的增程车型普遍只有100-150公里的实际纯电续航,勉强覆盖5天通勤需求(按日均30公里计算)。而当电量低于20%启动增程器时,那台藏在车里的“小排量发动机”便会发出明显的轰鸣,有用户形容“像坐在拖拉机上,声音听得人要抓狂”。

某增程车的车主论坛里,有用户用分贝仪实测过,在增程器高功率运行时,车内噪音可达68分贝(相当于热闹餐厅的环境音),后排乘客不得不提高说话音量。更讽刺的是,为了降低噪音,有些车主甚至不敢在馈电时开空调,只能忍受闷热或寒冷。

这些看似零散的痛点,指向当前新能源车市场的核心矛盾。用户渴望彻底摆脱充电焦虑,却因为各种各样的“非主流”问题不得不面对。市场需要的不是妥协和忍受,而是真正从用户场景出发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智己恒星“三板斧”精准打击痛点

目前,新能源车“非典型用户”的转机出现了。智己汽车“恒星”超级增程系统搭载了行业最大66kWh超级骁遥MAX电池、油电综合能耗低至2.07L/100km、性能强悍的碳化硅飓风电机增程版以及800V超级快充平台等一系列行业最新科技。充一次电足够满足一周通勤,油电综合续航超过1500+公里(CLTC),全程动力强劲,发动机静谧,如同内置了超充桩的纯电车。这些参数背后,就是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打击。

第一板斧:纯电续航450+公里

传统增程车的“纸面”纯电续航普遍在150-200公里,而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系统的行业最长CLTC纯电续航超过450公里,这是基于对用户出行大数据的深度挖掘。有数据显示,高达9成的私家车用户周通勤里程不超过300公里(日均约43公里),近八成用户每月长途(单程超200公里)次数不超过3次。

而450+公里的纯电续航,完全能覆盖绝大多数用户的日常需求。当用户偶尔需要长途出行时,450+公里的纯电续航足以支撑从北京到天津、上海到杭州这样的中短途跨城通勤,只有在超过这个范围时才需要启动增程器。

第二板斧:图书馆般的隔音降噪

增程器的噪音问题,本质上是“成本”与“NVH控制”之间的矛盾。普通增程器为了降低成本,普遍采用简单降噪方案,导致工作时振动大、噪音高。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系统则拥有行业首创的ERNC主动降噪技术。这套降噪技术不仅会采集路面的噪音,而且会采集增程器的噪音,综合计算后通过车内扬声器主动发出声波对座舱进行降噪。使得车辆在怠速时噪音值<36分贝、最低启机车内噪音增量≤0.5分贝,相当于是给座舱戴上了降噪耳机,让“油电”续航秒变“纯电”续航。

第三板斧:充电15分钟续航增加310公里

在传统增程式车型上,充电慢是普遍问题。受限于400V平台,大多数车型只能使用60-120kW充电桩,动辄耗时1小时。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系统采用了800V超快充平台,拥有峰值4C的充电倍率;充电起始功率高达170kW,比传统增程器提升160%,峰值充电功率可达268kW;结合之后,充电15分钟可以增加纯电续航(CLTC)310公里,远超同品类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智己汽车联合宁德时代共同攻克了增程低电量技术难关——在材料表面设置纳米级防护层,减少副反应,降低锂离子迁移阻力,电导率跃升;纳米级包覆技术重塑负极石墨排布,锂离子嵌入纵享丝滑。体现在驾控上,即便电池电量不高也能够保证足够的功率输出,动力随叫随到。

1754054907765334.jpg

写在最后:

就在刚刚结束的七月份,智己汽车也为此次增程发布会的成功再添喜报,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其交付量再创新高,达到7027台,同比、环比均实现稳健增长。其中,全新智己L6和全新智己LS6凭借硬核产品力,分别跻身 20 万以上中大型轿车和SUV细分市场 TOP2,市场认可度持续攀升。

而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系统的技术突破,正在重新定义新能源车的价值边界。从本质上看,这是新能源市场从“政策驱动”向“用户驱动”的转型。当主流车企不再满足于堆配置,而是真正深入用户场景,用技术创新解决真实痛点时,新产品终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最具生命力的细分品类之一。对此,智己汽车,值得点赞!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