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供应链”,打造“共赢链”,有力推动本地企业链内融通、降本增效、抱团发展。山东极电电动电池总成项目便是受益者之一,其电芯基本实现本地化采购,与毗邻企业形成良好供应关系,生产线平均每117秒就有一块电池包下线,产品从枣庄“驶向”全球。
产业长远发展,离不开创新沃土、人才支撑与金融活水。近年来,枣庄市高效汇聚创新要素、高端人才、金融活水,促进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通过“枣工快递”“榴枣归乡”等创新举措,精准为新能源电池企业引进本硕博层次青年人才。建成锂电领域各类创新平台180余个,授权有效专利2800余件,率先创建全省的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5G工厂、中国独角兽企业、国家卓越智能工厂各1家。连续3年高规格举办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30余家来枣庄投资。这些创新主体正成为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迈进的重要力量。
国家锂电检测中心拔地而起,枣庄学院锂电产业学院输送着专业人才,枣庄职业学院组建全国锂电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从“星火燎原”到“生态集聚”,枣庄锂电新能源产品扬帆出海,覆盖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版图中熠熠生辉的绿色高地。然而,枣庄的雄心不止于此。
从“单点突破”到“多能互补”:一幅多元创新的产业图景
当锂电产业如泉涌般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站稳脚跟后,枣庄并未止步,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新能源产业赛道——加快在钙钛矿、钠离子、氢能、储能、光伏等新赛道布局,打造多元支撑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日升月落,滕州金晶玻璃有限公司TCO导电玻璃生产线昼夜不息。“这条线采用金晶自主研发的超白TCO导电膜生产工艺,从玻璃基片到膜层结构都可实现标准化精准控制,产品各项性能提升了30%以上,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真正实现了‘中国制造’。”滕州金晶玻璃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