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厦门氢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力争到2027年实现规模化

2025-08-08 09:10 来源: 厦门日报

打造氢能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 打造氢能先进制造业基地、有序开发氢能示范应用场景、着力拓展多领域示范应用……根据该行动计划,厦门将争创一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重点推动电解水制氢成套装备、固态储氢材料及装备、氢燃料电池成套设备、氢能汽车、氢能备用电源以及对应的关键材料、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保持国际领先。实现关键技术装备及零部件本地化生产并鼓励出口,到2027年氢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政策加持,“氢”装上阵。可以预测,厦门氢能产业将迈入“黄金发展期”,助力城市能源绿色转型 、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

鹭江茶桌仔

练好“氢”功 逐绿未来

●刘艳

氢既是能源,也是重要化工原料。谁在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那么,未来在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就能抢占先机。

可以看到,作为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氢能凭借零排放、高效能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引领全球能源变革。

从国内来看,在“双碳”目标下,各大城市对氢能产业表现出极大热情,氢能产业成为各地竞相追逐的热点。

当前,氢能产业处于市场加速培育期,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熟,即将迎来重要的发展窗口期。

参考锂电、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历程,3年至5年制氢装备、电池电堆等部分环节将快速发展,5年至10年有望实现全面商业化市场化。根据相关机构预测,预计2030年全球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我国市场规模可达到5300亿元。

厦门氢能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政策引导、企业创新、科研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显示了这座城市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澎湃动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氢能产业待成长、应用待突破等问题需要破解。以应用场景为例,厦门现有氢气主要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工业制造,尚无作为能源在交通、电力、建筑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短板就是发力点,痛点就是突破口。练好“氢”功 ,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创新和突破。厦门正加足马力,探索更加广阔的绿色未来。

亮眼成绩

●2006年,金龙汽车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等开展合作,成功研制出我国首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金龙汽车集团参与制修订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获得相关专利授权31项,截至2024年底,集团氢燃料商用车累计销量超2800辆,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华厦氢能600标方碱性电解槽近日成功出口印度尼西亚,这是福建省第一单大标方碱性电解槽出口海外。

发展目标

根据《厦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征求意见稿)》,我市将争创一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重点推动电解水制氢成套装备、固态储氢材料及装备、氢燃料电池成套设备、氢能汽车、氢能备用电源以及对应的关键材料、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保持国际领先。到2027年,氢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上一页 1 ... 5 6 7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