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征安全:重新定义电池安全边界
在安全上,大圆柱电池钢壳强度是方形铝壳的 5.6 倍,底部碰撞溃缩吸能达到国标6.6倍。即便遭遇极端碰撞,其定向泄压设计可在5秒内释放50%焓值,再加上气电分离结构,能够彻底阻断热蔓延路径。这种 “本征安全” 特性,使大圆柱电池成为对安全性要求极为严苛的乘用车首选方案。
大圆柱电池的未来蓝图
据SPIR预测,2025年全球对圆柱电池需求将达到新高,新能源汽车、储能、两轮车、电动工具等领域将成为大圆柱电池重点发力方向。大圆柱电池在2024年出货22.3GWh,占圆柱电池整体14.7%,随着技术成熟,出货份额将持续上升。
大圆柱电池的技术突破,正在引发一场从制造端、供应链到整车设计的连锁反应。
随着规模化生产与工艺优化,大圆柱电池的成本优势逐步显现。以亿纬锂能为例,其46系大圆柱电池的单位成本较方形电池已降低15%-20%。未来随着材料体系迭代与良品率提升,这一差距有望进一步扩大。成本下降将直接推动新能源汽车价格下探,加速市场渗透。
大圆柱电池的标准化特性,正在催生新的供应链协同模式。车企与电池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合作,而是通过共享标准化模块,实现联合开发与成本共担。亿纬锂能与宝马的合作,正是这一模式的典范:双方基于大圆柱电池共同定义技术标准,推动产业链向“协同进化”演进。
零膨胀特性与标准化尺寸,让大圆柱电池成为底盘一体化设计的理想载体。车企可围绕电池布局车身结构,实现空间利用率最大化。这种设计自由度,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从“功能型工具”向“移动第三空间”转型。
亿纬锂能以大圆柱电池为支点,撬动的不只是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更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底层逻辑。从极限制造的技术攻坚,到四大核心价值的产业赋能,再到未来蓝图的生态重构,大圆柱电池正在构建一个更高效、更安全、更经济的产业新生态。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