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在科技浪潮推动下,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高算力芯片、高精度传感器、高性能车载通信系统、高比能量电池、高品质电驱等创新技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逐渐成为集生活、工作、娱乐、社交为一体的“第三生活空间”,成了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通信基站、充电场站、电网系统、道路照明、交通信号灯、广播电视塔等基础设施以及恶劣的气候条件(如雷电天气),都会产生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严重干扰汽车芯片、传感器、等电子、电器设备,影响动力、制动、转向等系统的安全性能,直接危害汽车的电磁安全,甚至引发行车安全事故。
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各类基础设施繁多,道路电磁环境普遍具有“高密度、大场强、宽频域”的复杂特征。
为适应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和新需求,保障消费者用车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3年联合发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该指南指出:“车辆应在复杂的车内外电磁环境下保持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功能的正常运行,确保车辆操控、提示报警、数据记录、数据传输等安全相关功能不受影响”。
目前车企普遍采用国际、国家标准(如ECER10、ISO11451-2、GB/T33012.2、GB34660等)以及企业产品设计规范,对汽车电磁安全性能进行开发设计、验证评价等工作。
由于这些标准规范并未全面反映中国道路电磁环境的高密度、大场强、宽频域等特性,传统试验方法无法系统验证评价实际使用中汽车电磁安全性能,消费者用车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大用车安全隐患。
为攻克产业发展难题、解决行业技术痛点、消除消费者用车焦虑,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于9月26日正式发布了我国首个“中国道路电磁环境工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