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把贵阳作为吉利首款纯电SUV的生产和首发地,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首先就是看中了贵阳突出的能源优势。”张光亮说,贵阳工业用电成本较低,且有大量的绿色电力,这对电动汽车的生产来说非常重要。“其次,从市场反馈来看,贵阳市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较高,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2023年,贵州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电动贵州”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从加快推广应用、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降低使用成本、支持整车产业发展等方面,强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这一系列措施的力度和效能,吉利有深刻体会。“从省级到市级,我们感受到政府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更是推动行动的‘加速器’。”张光亮表示,从简化审批流程到土地资源配置,再到供应链体系的培育,贵州全方位的支持,实实在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数据可以佐证: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9.5倍、零售额同比增长14.5%,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23%,创历史新高;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18.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0个百分点。
聚点成链,聚合资源打造集群
走进吉利贵阳工厂的总装车间,银河E5等拳头产品正在紧锣密鼓地装配流程中。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新车驶出生产线、驶上测试跑道,经过一系列专业测试后,等待进入销售市场。
作为吉利首款基于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打造的量产车,该车的整车组装和电池包组装均在贵州完成。“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于2015年落地,2017年以来共引进40多家供应商,从白车身的部分钣金件,到车内的座椅、顶棚、地毯,再到门板、仪表台,以及制动器里面的前后桥等零部件,基本实现本地化生产。”张光亮告诉记者,上下游产业纷至沓来聚合于贵州,不仅降低了企业物流等成本,更成为了推动地方新兴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力量。
“我们与吉利合作始于2020年。”贵阳万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少辉介绍,结合吉利的高要求标准,企业持续研发新材料、改进产品性能,无论是在管理还是产品质量方面,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并带动产品线向多元化发展,从单一的后视镜生产,扩展到内外饰等多个产品总成,“合作之初,企业年产值仅有410万元,今年预计增至3650万元。”
像万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政府牵头组织了多轮对接会和技术交流活动,促进供应链企业合作交流,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张光亮认为,这些活动十分有用,促进了企业合作,还有助于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水平。
聚合资源,聚点成链。通过紧密合作,大批企业实现了自身产值的显著增长,为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日渐成熟增添了新活力。
共享机遇,携手前行拥抱蓝海
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在于电池。
“得益于贵州的大力支持和高效协调,银河E5才能顺利诞生。”吉利汽车集团贵阳闪聚电池有限公司电池制造资深总工程师张鋐坦言。
从2023年8月1日开工建设,到2024年3月正式投产,仅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专门为银河E5服务的贵阳闪聚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线便实现了从无到有。而通常情况下,类似的厂房建设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此刻在贵安新区,宁德时代贵州工厂这座占地约885亩的行业顶尖“灯塔工厂”,正以1秒产出1颗电芯、2.5分钟生产1个电池包的速度满负荷生产。该项目规划建设年产6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及产业配套项目,供应包括大众、标致等在内的欧洲客户。
据统计,贵州规模以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总产值从2020年120亿元增长至2023年695亿元,已成为支撑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宁德时代从贵州销往海外,吉利贵阳基地整齐摆放的新车中,每两辆中就有一辆将驶入海外市场。
数据显示,吉利上半年出口销量同比增长67%。“对于贵阳基地而言,银河E5这款‘全球车型’的生产和出口,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张光亮说,银河E5已面向中东、拉丁美洲、泛欧地区等地投放,将进一步提升贵阳基地的国际知名度,为本地产业链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谈及未来的规划,张光亮介绍,吉利将在绿色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持续发力,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车型。“贵阳作为西南地区的战略要地,还将优先获得集团的智能化资源和支持。”
根据《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全省将紧紧把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发展趋势,计划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40万台,产值突破1000亿元。
在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贵州)新能源汽车专场上,各地签署合作项目36个,计划投资总额193亿元。
今年以来,“贵州牌”新能源重卡实现量产,新能源客车、轻卡、微卡等产品陆续上市销售,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产品——Robobus(无人驾驶小巴)正式获批全省首张载人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电动贵州”正开足马力,驶向产业发展“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