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工业报
专家 观点
政府应该管控市场竞争规则 ■ 董 扬
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内卷严重,全行业严重关切。就此,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尽量持平而论,不针对任何企业和个人,同时,对政府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有一些现象是行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所致,难以避免并需要客观对待。
比如,市场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行业发展规律是其中重要原因,因为当前正是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剧烈转型的时期。一是汽车动力,特别是乘用车领域,正面临由传统动力向电动驱动的转换。几年之内,内燃机汽车失去了三分之一市场,今后几年还会再失去三分之一,激烈竞争在所难免。中国汽车市场由于技术进步快于世界,竞争就更加激烈。二是中国制造崛起,国内市场外资品牌占主导的局面已经改变,近年来汽车产品出口大幅增加,中国品牌也将在世界市场占领一席之地,竞争和冲突也难以避免。
再比如,为什么中国企业更爱 “卷”,或者说竞争和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这有社会规律的原因。因为100多年来中国积贫积弱,全体中国人民都有振兴中华的愿望决心和积极努力。表现在企业行为上,就会专注发展,忽视规则和公平,甚至忽视法规与质量。
还比如,互联网已经在世界普及,互联网思维和行为,也进入汽车领域。不少企业家都去当 “网红”,宣传自家产品,也做一些汽车知识的科普。这并不奇怪,40年前,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裁亚柯卡就亲自做电视广告。这在当时是另类行为。而现在互联网普及,企业家当 “网红”就成为重要的营销手段。再就是自媒体蜂拥而至,丰富了底层民众乃至各阶层表达意见的渠道,也产生了 “水军”。
第二,政府应该对市场竞争行为进行管理和规范。
一是管好法规和质量。对于不合规的行为不应该纵容,对于产品质量和合规性,不能只管事前的准入,还应该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头部企业也应该是合规和高质量的模范。
二是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政策的指导思想是 “发展是硬道理”。具体做法是,专注提高效率,暂时部分忽视公平,资源向少数企业倾斜。目标是扶优扶强,发展经济。而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产业领域,已经阶段领先于世界,应该 “高质量发展”。应该兼顾发展速度与质量,兼顾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兼顾产业层面整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过分 “内卷”。“反垄断”是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有关部门应适当关注。
三是政府管理的手段,应该多用法制的办法而不是行政的办法。行政审批和窗口指导应该慎重使用。对于地方政府的过度招商行为应该规范。政策应该长期稳定,让企业有预期,避免忽松忽紧,短期调节。
四是适当管控 “水军”。支持互联网上在工业领域对企业和产品多种意见的表达,管控有组织的、针对具体企业和个人的恶意诋毁行为。在管控尺度上,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多征求权威行业组织和社团的意见,避免偏差。
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判吉利汽车胜诉的案件就是很好的例证,而且最高法还把一审法院轻描淡写的处罚改为重罚。在对知识产权加强保护的同时,还应该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和知识产权队伍建设。
总而言之,中国社会和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多年以来形成的,针对学习与追赶阶段的政策与做法,需要调整。转向有利于创新发展,有利于社会公平竞争。我们的指导思想没有变,仍然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永远是我们指导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初心和使命。
(转自 《董扬汽车视点》,作者系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