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看到的这个车间是拥有14个工位的组装车间,车辆的零件从内地集装运来,流水经过固定安装工位,最后就能组装成一辆无人驾驶矿卡车。”新疆跃薪智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帅介绍说。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三辆无人驾驶矿卡车辆正在进行最后的组装:正面看去,蓝白色的车身,靠左有一间单独的驾驶舱,驾驶舱之后两名工人正在进行线路整理,顺着工人往下看,一个能容纳1100升M100甲醇燃料的油箱映入眼帘。
张帅介绍,这辆车使用的无人驾驶技术,能够在高寒、高温、高海拔的矿山地区全天候作业,“经过测试,甲醇动能的无人驾驶矿卡比纯柴油的矿卡车能省30%~35%”。同时,准东经济开发区有很多化工企业,甲醇燃料可以完全由当地提供,节能环保。
经过组装的车在工厂进行一周左右的调试后,将会陆续送往矿山。“第一辆车的调试时间会相对长一些,经过不断磨合调试,最终成型,这对于之后的车辆而言,大大提高了调试效率。”新疆跃薪智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芸说。
据了解,煤矿智能化建设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新疆以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为目标,推动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全面深度融合,推动煤炭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让矿卡驾驶员变‘服务员’”
随着矿山不断注入新技术,望着一辆又一辆驶入的无人驾驶矿卡,原本驾驶矿卡车辆的司机师傅有些烦恼。
“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员工有担心也是正常的。”国能新疆准东能源有限公司组织人事部主任邹成龙说,“从无人驾驶矿卡的推广应用和影响来看,我们也在进行人员的调整和转岗培训服务,确保每名员工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当前,国能新疆准东能源有限公司露天煤矿有21辆无人驾驶矿卡车在作业。据邹成龙介绍,每批无人驾驶矿卡在前期进入矿区工作时,“都会派一名安全员跟车调试,确保车辆后期的正常运行”。
当前,无人驾驶矿卡需要稳定5G网络和单独作业区,因此,大部分露天煤矿仍是采用有人驾驶矿卡和无人驾驶矿卡相结合的方式在矿区作业。
业内人士指出,煤矿智能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让设备都讲统一“语言”这样的技术支持,也需要运用于采、掘、机、运、通等主要系统的智能装备来支撑。
新技术的使用固然欣喜,而老员工的去留也成了企业思考的重点。从5G基站的建立到全部使用无人驾驶矿卡技术,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企业都是逐步推进的。一方面是做好前期工作,为后续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是给员工适应时间,培养有能力的员工提升技术。
望着露天矿区一辆辆来往的矿车,何大成说:“这意味着,这些驾驶矿卡的司机未来有可能成为服务无人驾驶矿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