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西安奏响初夏“丰收曲”

2024-06-04 04:16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夏粮丰收在望 硬核科技吸睛 开放能级提升

西安奏响初夏“丰收曲”

近日,比亚迪汽车在陕西西安发布第五代DM技术。图为参观者了解比亚迪相关技术。(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陕西“三夏”麦收全面展开,西安硬科技全程助力“嫦娥登月”,西北首家法国签证中心落户西安……风吹麦浪,一幅幅动人的丰收画卷在三秦大地徐徐展开。央媒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西安好“丰”景。

战“三夏”夺丰收

“三夏”时节,三秦大地田间地头到处是金色的丰收场景。

6月1日,新华社以《神禾塬上覆陇黄——陕西“三夏”全面展开》为题,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聚焦“三夏”麦收工作。

新华社报道《记者手记:“爷俩儿”传承中端牢饭碗的信心所在》,讲述了西安人薛拓、薛强和万勇、万光辉两对父子的科技种粮故事。“他们用自己不变的信念和对事业的执着,在古老长安城,书写着属于新农人的新诗篇。”文章说。

6月3日,经济参考报1版文章《风吹麦浪起 再上神禾塬——陕西西安“三夏”见闻》,报道位于秦岭脚下、神禾塬上的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开镰收割的场景。

央广网报道《陕西即将进入夏粮收获高峰期》中说,今年陕西夏粮面积1600万亩左右,以小麦为主。目前在田小麦1427万亩,较上年增加16万亩。农业专家总体判断,如无大的灾害,夏粮丰产丰收形势较为乐观。

人民网报道《陕西省预计投入120万台(套)农机具保障夏收》中说,当前,陕西各地“三夏”农机化生产准备工作已就绪。今年陕西“三夏”期间预计投入农机具120万台(套),主要农机具36.72万台。

“硬科技”再发力

西安“硬核技术”在此次嫦娥六号落月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月3日,人民日报刊文《嫦娥落月背 蟾宫再寻珍》,为嫦娥六号“泊车雷达”点赞:“着陆月背不能没有距离和速度信息的支持,否则嫦娥六号着陆器便会如同‘盲人骑瞎马’。针对这一难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成为嫦娥六号着陆器的‘泊车雷达’。”

光明日报《硬核技术助嫦娥六号“翩然落广寒”》一文,介绍“泊车雷达”实现精准测距:“这部‘雷达’在着陆器接近月球表面时开始工作,细致测量各项数据并传递精确信息,准确判断着陆点和降落速度,确保嫦娥六号控制身姿顺利‘泊车’,为安全精准着陆提供可靠保障。”

中国新闻网《“嫦娥”再登“广寒” 发动机推得稳、变得准》《嫦娥六号着陆月背 落月雷达成功“泊车”》等报道,关注“嫦娥登月”中的西安力量。

人民网报道《我国500吨级垂直双工位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建成投用》表示,5月30日,由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101所研制建设的我国500吨级垂直双工位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考台点火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西安“硬核科技”吸睛无数:科技日报《国内首张全矿井厘米级扫描地图绘成》,中国日报网《陕西科研团队“捕获”化学反应中间产物》,新华网《我国科研团队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在线《西工大科研团队发现“中危漏洞”》等多篇报道备受关注。

展现开放优势

在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之际,5月31日,法国签证(西安)受理中心在西安浐灞国际港外事大厦正式入驻开放。中国日报网报道表示,这是法国签证中心首次落户西北地区,西安市民可就近完成签证办理,免去以往异地办理的舟车劳顿。

6月2日,新华社《Vlog:“既古老又现代 令人印象深刻” ——在千年长安对话外国游客》,记录了记者在西安遇见一支外国旅游团,他们在两天的行程里游名胜、穿汉服、品美食,与中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

西安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和水平,人民网、新华社、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等多家央媒刊发文章《首列中欧班列(西安)延长产品专列开行》《陕西铁路客运货运能力进一步提升》《陕西全面提升重点场所支付便利性》《众多国际旅行商来陕洽谈 助推陕西入境游快速发展》等予以关注。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王莹)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