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充站“有但还不够”
超充站,安徽有没有?
答案是有。
这些年,各地都在积极推动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和V2G等创新技术应用。
目前,合肥、滁州、淮北、黄山等地已建成一批新能源汽车示范超充站,充电效率进一步提高,充电体验更加友好。
比如合肥市的芜湖路超充站,有一台600kW液冷超充主机,连接2个液冷超充终端以及5个双枪快充终端,共计12个充电车位,去年底建成运行以来,已创新解决了老城区“充电难”问题,大大缩短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长,提高了充电桩利用率。
合肥市始信路滨湖智慧能源服务站则是光储充换一体站,它有一台480kW超充主机,连接1个超充终端以及7个快充终端;六台120kW快充主机,连接12个快充终端;3个20kW双向充放电桩。同时,建有4座换电站。
今年1月,该站完成升级改造。光储充换一体站年度充换电量超400万千瓦时,日换电能力超2000次。
最厉害之处在于,它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反向充电”,即在电网负荷较低的“谷段”,新能源汽车可通过站点内V2G桩和电网相连接,完成充电服务;在电网负荷较高的午、晚间用电高峰时段,新能源汽车可通过站点内V2G桩,反向将电量“卖”给电网,起到“削峰填谷”作用。
除了省会合肥外,淮北还有一家超充站,是国购文化园光储充换一体化站,它建设一台液冷超充主机,连接2个液冷超充终端以及5个双枪快充终端,共计12个充电车位,同时建设一座重卡换电站。
一方面,它能通过光伏优先消纳、余量存入储能、充满之后上网以及储能夜充日放,实现清洁能源存储就地消纳,缓解大功率充电对电网的冲击;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充、换电场景,可以满足更多电动车主的用绿电需求,方便群众绿色出行。
新技术或能终结“里程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