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观察:热效率“第一之争”背后 如何才能携手“向新而行” 扫码阅读手机版

2024-05-31 17:10 来源: 北方网

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中,比亚迪和吉利这两家中国汽车制造巨头的最新争论,无疑成为了业界的焦点。这场围绕发动机热效率的较量,不仅展示了两家公司技术的边界,也反映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进步。

这场隔空对话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品牌实力的展示。比亚迪和吉利都在努力推动插电混动技术的发展,而这一领域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主战场。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插混汽车的销量在2023年同比增长了84.7%,远高于纯电汽车同比24.6%的增幅,凭借节能、无补能焦虑等优势,插电混动市场正在快速崛起。这意味着自主车企在插混市场话语权争夺战的开启。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本次争议的全貌:5月28日比亚迪发布的第五代DM技术,公布实现了最高发动机热效率46.06%、最低百公里亏电油耗2.9L和最长综合续航2100公里。这一消息无疑让人振奋,甚至超越了以高热效率闻名的日系品牌。然而,第二天吉利集团品牌中心总经理在微博上宣称,2023年吉利雷神发动机已获中汽中心权威认证,最高热效率达到46.1%,并附上了一张中汽中心去年7月颁发的认证证书。在博文末尾写道:“全球最高事实说了算”,显然是对比亚迪表示质疑。吉利汽车官方账号随即转发了这条微博,并再次强调“全球最高事实说了算”。 随后,比亚迪强势回应:“量产,量产,量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玩虚的,发布即量产!上市即交付!”顺便还炸出了比亚迪的“存货”——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5%的中汽中心认证证书。

究竟“热效应第一”之争为何如此火药味十足?

百年来,全世界汽车工业都在为提高热效率而努力。在汽车诞生之初,热效率大概只有20%。一直到2000年,发动机热效率一直未超过30%。正因如此,也是本次争论的核心在于,这些高热效率的技术是否已经应用在了量产车型上。从目前来看,热效率能突破46%的,比亚迪的确是做到了,并展示了秦L秦L DM-i、海豹06等车型的实测数据,这说明这一技术已经在不到10万元的车型上得到了应用,而不是停留在“数据、未量产”的层面。

据比亚迪此前介绍,2023年,比亚迪申请专利超过6700项,工作日均专利27项目,并相继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易四方技术平台、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等多项颠覆性技术。在智能化方面,2024年初,比亚迪迈出了重要一步,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全新战略——整车智能,通过璇玑架构,可以实现电动化与智能化高效融合。同时,年度研发投入超百亿元所筑起的技术大“鱼池”,是比亚迪站到行业“C位”的主要驱动力。

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的销量。今年4月,秦PLUS的销量是4.6万辆,不分能量类型、不分定价区间销量第一。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秦L DMi的上市,以轩逸、朗逸、凯美瑞为代表的合资车,接下来压力会越来越大。有几个数据能够说明比亚迪的地位。根据汽车之家的数据,不分能源类型、不分定价区间,今年4月销量前五的车型,前三名均是比亚迪;如果只看新能源的话,销量前五的车型,比亚迪占据了四席;如果再加个限定条件,即20万以内的新能源车,前五名均是比亚迪。一句话,就销量来说,比亚迪是遥遥领先的,独一档的存在。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竞争,但需要的是拿技术说话、拿事实说话,技术的创新很重要,但技术的落实、应用与市场验证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仅停留在“纸上”,再耀眼的技术都只能是束之高阁,无助于企业产品获得用户的认可,也无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实际发展。当下,国内新能源车应该是百花齐放。正如比亚迪新能源汽车500万辆下线仪式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所倡议,“以中国汽车之名,同心协力,走向更辽阔的天地,成就世界级品牌。”倡议随后,多家车企纷纷作出积极回应,盛赞比亚迪的带头大哥风范,表示将携手同行,打造世界级车企,乘风出海,共同铸就中国名片。

我们相信,随着更多中国车企的加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汽车将更加环保、高效,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而中国汽车工业也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壮大,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引领者!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