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车企自己做保险,不仅价格上可以比三方公司便宜,而且想要什么样的阶段性优惠,可以更灵活地制定,反正都是自己说的算。车企做保险,到底靠谱吗?
接着上面说,从用户购买得利的角度来看,肯定是靠谱的,但后续使用起来效果如何,由于没有案例,没办法深度分析。
购买得利的角度,就是保险更便宜了。我们都知道,新能源车保费更贵,一直是个行业痛点,也一直是讨论的热点。其中不乏特斯拉保费要1.8万元,多款电动车第二年开始保险公司不承保,小米汽车保费比玛莎拉蒂还贵的各种讨论。
车企的保险公司,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价格上,对于本品牌车型,一定会比三方公司优惠,因为保险价格基于整车估值、年限,维修成本,零件价格,维修难易程度等各维度生成的大模型分析得出,没有人会比自己更了解自家品牌的车。其次,不承保的问题不会出现在车企的保险公司身上,至少在体验感上,车企的保险公司,对待本品牌车型的用户,一定是细致入微。是否能承保其他品牌的新车,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从比亚迪车险现状来看,应该是没问题。
虽然没有后续使用案例,但结合车险的常规套路,能够得出一些预测。车企卖保险,理论上讲是双刃剑,有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感觉。能不能服务好用户是一方面,重要的是,用户出现问题需要出险时,会不会出现不顺畅的问题。这好比用户购车前和购车后,有些厂商对用户态度的转变。比如绝大部分车企承诺的购车后一系列质保措施,待真正出现问题时,就会推卸责任。
车企做保险,会不会出现类似售后质保的问题,我们不能猜测,但这的确是潜在的隐患,需要车企对此进行服务、法规上更细节的优化。
不过总的来说,车企卖保险这事本身是靠谱的。除了价格,承保问题外,一些行业乱象也能被及时纠正。比如保险理赔时常见的“维修变成更换零件”,“小病大修”等问题,举个例子,轻微的剐蹭,可能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从简单的喷漆变成更换总成,这种乱象可能会被消除,换来的合理的维修方案,以及更快的理赔速度。结语:
比亚迪不仅在车圈内杀伤力大,这次保险上马后,是不是能加速一波车险业的内卷。当然,车险受限较多,想直接卷价格比较难,毕竟受到监管,但还有其他方式能将车险行业卷起来。比亚迪进入车险业,虽然能被效仿,但短期内可能不会迎来模仿潮,但一定会影响车险业接下来的走势。
买过车的人都经历过临近保险期限时,各大保险公司纷纷报价的场景,在保险改制后,这种现象逐渐消失。但车企进军保险业后,相信这种现象将再度回归到车主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