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规范市场,让二手车交易更放心(金台视线)

2024-05-13 06:03 来源: 人民资讯

二手车交易网络平台因车源丰富、方便快捷、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等特点,受到消费者欢迎,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我在视频平台看到一辆二手车,当时付下了2000元定金留车。可他们居然一车多卖。”据人民网“人民投诉”网友张先生反映,他在交纳定金后,车商回复说该车辆已被售出,承诺两天内会补发同款车辆。可承诺期到后,商家迟迟不发货。张先生想要退还定金,商家却多次以各种理由拖延,后来干脆就联系不上了。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罗磊表示,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时,实地验车十分必要。“网上卖车大部分是可靠的,但是不排除个别车商故意隐瞒车辆状况,或者售卖的是虚假车源。消费者切不可只是在网上看一看视频介绍或者图片,就贸然付下定金,一定要实地验车。”罗磊说。

多地消费者保护组织发布的二手车调查报告显示,交易合同存在“霸王条款”也是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之一。

在二手车交易合同中,“里程不负责条款”“质量免责条款”等比较常见。有的商家提供的《二手车销售协议》约定:“签字当日,与车辆相关的一切法律风险,皆由乙方(买方)承担。”但实际情况却是车辆尚未实际交付,该车辆并不在消费者手中,若此时就由消费者承担风险,显失公平。

更有甚者,商家在合同中约定:“免除所有情况下经营者质量保证、车辆型号、配置真实性等方面的责任。”吕恩相认为,二手车商通过格式条款单方免除其在里程、车况、售后服务等事项中的法定责任,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属于“霸王条款”。

“另外,若合同重要信息约定不明,还容易产生纠纷。比如有的合同未约定影响价格、性能等的相应配置,部分合同对违约情形、违约责任承担、违约金计算方式等无明确约定,这些都不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吕恩相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