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三部门:鼓励研发智能网联化电动自行车

2024-05-09 00:40 来源: 北京商报

5月8日,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和《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规范条件》提出,鼓励企业或所属集团加大研发投入,针对消费者升级需求,发展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自行车产品。此外,《规范条件》要求企业提供老旧蓄电池更换、回收服务。

企业每年开发车型不少于10款

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大国,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人民群众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同时,电动自行车行业也面临着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较弱、质量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

中关村发展集团高级专家、中国能源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董晓宇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电动自行车行业前期市场高速发展所形成的市场结构仍有许多待解的问题,众多中小品牌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手段较为粗放,技术水平是短板,由此导致的抽检不合格和伤人事件成为行业发展之痛。

新规聚焦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升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充换电、报废回收等各环节安全水平。据悉,《规范条件》从企业布局、工艺装备、产品质量与管理、消费者权益保障等七个方面提出要求。

未来的电动自行车会更“聪明”,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将会给电动自行车装上“眼睛”。在产品质量与管理方面,《规范条件》提出,鼓励企业或所属集团加大研发投入,针对消费升级需求,发展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自行车产品,开展北斗高精度定位推广应用。企业或所属集团每年自主开发车型不少于10款、研发投入不少于上一年主营业务收入的2%。企业主要电动自行车产品具有技术发明专利。

1 2 3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